第一总则

1.1引言

1.1.1 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

Ø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残疾人数量多,公众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需求增多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亿人 , 占比18.70% ; 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亿人 , 占13.50%。按照《人口学词典》① 定义来看 ,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且在逐步迈入“ 中度老龄化”社会。

1-1-1 2016-202160岁以上人口与数量占比分布图(图片来源:自绘)

      同时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据显示 ,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总数超过了8500万 人 ,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是6.34% ,涉及到2.6亿家庭。如此庞大的人群需要 我们的社会更包容地发展 ,提供更无障碍的环境和更友善的关怀。

      除此之外 ,在人类生命过程中 ,总有一定时期、一定场景下可能遇到与残疾人一样的障碍[1] , 自始至终的“正常人”是不存在的。 因此 ,无障碍环境 建设消除的不仅仅是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障碍 ,更是为社会所有成员创 造一个在人生不同生命阶段都能自由活动、交流的社会环境和生存空间。

①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 、或60岁以上人口比 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 ”,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 、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 称为“老龄社会 ”。

Ø残疾人与残障人士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 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 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我国是以社会功能障碍为主来确定残疾 ,主要分为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 ,按照程度分为 重度、 中度和轻度残疾。

       我国对于残疾人设置了具有法律效益的残疾人福利保障条例 , 国家和社   会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 ,为残疾人在生活、工作、教育、 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条件和服务。

       然而除却定义中的残疾人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 ,也有许多不方便的时刻。 但是这些没有拿到“残疾人证”的“隐性残疾人”却得不到上述福利保障。

       国外对待行动障碍者的态度逐渐将由将残疾人定义为“病人”转为“平常”的残障人士 ,并且为残障人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了相应的设施与完 善的福利政策、制度等 ,与此同时 ,残障人士可以使用的设施也面向全社会所 有成员 ,提升全民生活品质。

1-1-2 新加坡面向全社会的无障碍设施图示(图片来源:网络)

 新加坡盲道设置在建筑出入口附近,②盲道设置在必要的交叉口警示,不必连续而阻碍常人行走;③婴儿车不用抬的人行过街横道无障碍;④行人可控过街信号灯;⑤风雨廊道全覆盖,公交站台色彩鲜明;⑥残疾人停车位;⑦公共交通枢纽内大量可休息座椅。

 

Ø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演变历程

       无障碍设施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 , 欧洲国家出于对一战产生的 为数众多的残疾人的关注 ,开始出现了专为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1961年美国颁布了国际上第一部无障碍设计规范 ,半个多世纪后西方发达国 家无障碍环境建设逐渐成熟。

       1983年 ,我国成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颁布了多部无障碍设计规    范 ,并且有12个无障碍设施示范城市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无障碍的环境建设   也从原来的隔离残疾人的一般性设计变为包容统一的通用性设计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

1. 初始阶段——狭隘分离的服务对象 :这个阶段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是独立的 , 服务对象仅仅针对残疾人 ,为特殊需求人士创造了容 易接近和独立生活 的物质环境 ,但是避免冲突的“ 医疗模式”却 使他们隔离成孤岛。

2.  发展阶段——扩大兼顾的服务对象 :拓展了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服 务人群 , 除了残疾人外 ,老人、孩子、孕妇 、病人、外国人也渐 渐加人到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者行列中来。

3. 包容性设计阶段——包容统一的服务对象:特殊需求人士与普通    人一样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所有的社会成员享有一样的权利 ,无障 碍环境建设就是为了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公平、 自尊、独立的参 与社会生活 ,都能公平使用的无障碍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 , 它的服 务对象就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图1-1-3 无障碍环境建设演变历程示意图(图片经资料[1]整理)

Ø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发展

       无障碍设计需要满足残疾人最低物质环境需求。然而随着残疾人人员构成变化 ,残疾人权认知 ,现代科技助力等因素 ,无障碍设计的方法和原则都发 生了变化。

图1-1-4包容性城市包含广义人群示意图

1.从无障碍设计到包容性设计

无障碍设计为残疾人创造   了容易接近和独立生活的环境, 却也造成与社会中其他人的冲    突 ,其在包容性、市场价值、美学设计上也存在局限性。包 容性设计原则使其能兼顾设计 环境的无障碍性、实用性和美 学需求 ,满足健全人、残疾人 和其他行动不便者的需求。

2.从注重按规范设计到注重使用人的实际需求

不考虑具体环境 ,完全按照规范设计容易走进刻板教条的误区 ,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麻烦。如有些轮椅设施虽然满足规定但过程繁琐 ,影响轮椅使用 者和普通乘客的出行。现代无障碍设计理念要更加注重使用者实际需求。 以达 到规范要求为前提 ,从使用者需求出发 ,通过调查和分析 ,结合科技手段 , 因 地制宜、 因人制宜 ,进行无障碍环境设计。

3. 从以经验指导设计到以科研指导设计

以经验为指导 ,能够保持正确的作法 ,改进缺陷设计 ,却存在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过高的问题。 以科研为指导 ,在实验室阶段能预测设计后果 ,通过 局部试点、反馈、 改进决定设计的推广价值 ,可以极大节约成本。 同时 ,在实 验阶段可以创新性地解决无障碍设计难题。

4.从对象型设计到互动型设计

从设计者为使用对象单向提供设计成果 ,到使用对象参与设计与建设过程 ,通过促进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微之处使用者的参与 ,能够真正满足其实 际需求。如: 日本在科研、设计、施工、验收过程中都有残疾人、非残疾人士 参与 ,使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为所有的使用者服务。

Ø建设校园无障碍的必要性

       校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地点 ,但是国内外的高等学府建设背景不同。

      国外近代大学的老师都是教士 ,学生是教徒 ,他们一起研习的目的不是为了锻炼技能和谋生 ,而是处于纯粹的好奇心想了解上帝和其缔造的万物的奥 秘。所以现在有许多是教堂、监狱、疯人院、 旧军营等公共建筑改造 , 因此国 外的校园无障碍是楼宇内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图1-1-5 荷兰University College大学学院由贝安居修道院改建而成(图片来源: 网络)

图1-1-6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由 19 世纪旧军营 Caserma Piave 改建而成(图片来源: 网络)

       而国内的大学在起步阶段 ,就把大学分为理工类大学和综合类大学 , 目的 是学而优则仕 ,促进工业化、解决就业问题、低成本的办学和管理 ,尤其现    在的学校更强调综合实力。 因此大多建设的是综合社区 ,甚至不少学校有多    个校区 ,不仅要求有建筑无障碍设计 ,还要关注到社区的无障碍情况。

图1-1-7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平面图(图片来源: 同济大学官网)

图1-1-8 清华大学平面图    (图片来源 :清华大学官网)

       本导则对社区型大学的无障碍研究可以给城市的无障碍建设提供示范性作用 , 因此对校园无障碍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Ø我国目前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

      国内已经出台了不少法律条例与技术规范 ,并且开展了无障碍城市建设的试点示范 , 同时也做了许多与新技术融合研发的无障碍出行产品。

图1-1-9 我国新技术研发无障碍出行设施图示(图片来源: 网络)

① 石家庄社区 、物业和高德打车合作的暖心打车车站;②首汽约车在北京市场上线的轮椅直入型无障 碍网约车;③百度智能云曦灵将推出“AI手语平台” ;④小度智能屏推出的一对一紧急救助服务

      但是总的来说对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还缺乏全方位立体的认识 ,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也缺乏与前沿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①缺乏先进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念 ,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必要性理解不足; ②新技术运用与研究的支持力度不足; ③缺乏完善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估 监控管理机制等等。

      央视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的白岩松建议 :把“残疾人”的称呼改成“残  障人” ,平等对待残疾人。 “从‘残疾人’到‘残障人’ ,不要小看这一字之 差。 ’残疾人’这个词是一种俯视视角 ,还是把他们当成病人。用残障替代残 疾 ,完成了由歧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的过程。平等是最大的尊重。 ”

      然而比“更名”更重要的是把短板拉长——全面建设无障碍设施 ,改进帮扶救助机制 ,提高生活补贴标准 ,强化应助尽助和兜底保障 ,突破残疾人所 处的低层次封闭的“闭环”… …

1.1.2 相关概念界定

1)基本概念界定

○   校园:大学、学院或学校园中各种景物及其建筑 ,狭义的校园指学校所有 的范围 ,广义指教育环境。本导则中的校园——即本导则的研究范围 ,包 括学校各校区的全部管理范围、 附属于学校的校医院和学校周边到达学校 的道路、公共交通站点等交通空间。

○   无障碍:本导则中的无障碍具有广义的内涵 ,指建筑、设施、公共空间环 境平等地服务于所有社会群体 ,营造出的一个方便、舒适的建成环境的状 态 ,并着重关注行动不便者的无障碍情况。

○   校园无障碍设计:校园全部管理范围、校医院及学校周边交通空间等地区 的无障碍设计 ,着重关注与校园内的残疾人、年长学者、偶然受伤学生、妊娠妇女等行动不便人群相关的校园建筑、设施、公共环境的包容性设计。

(2)导则内其他相关概念

○   爱心屋:位于校园宿舍楼入口层 ,供长期或短期行动不便的同学住宿的房间 ,房间内空间宽敞 ,卫生间、洗浴设施、床铺、桌椅、 电源开关等应满足无障碍要求 ,并配备应急呼叫装置。

○   包容性设计:主流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能方便尽可能多的人群使用 ,无需特别的适应或特殊的设计[2] ,在本导则中指旨在帮助残疾人、老年人、聋哑 人和盲人等行动障碍者融入主流社会的空间、设施、服务平台设计 , 国际上对于不同宗教、种族、性别人群的考虑在本导则中不作为重点。

○   残疾人:本导则中的残疾人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 ,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 ,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3] 。现在社会普遍使用“残障人士”代替“残疾人”一词 ,以削弱原有称呼中的歧视含义 ,但“残疾人”在我国作为一个专有名词 ,受到残疾人保障法的保护。

○   低位设计: 为方便儿童、乘坐轮椅者等身体活动尺度、范围受限的人群使 用 , 降低设施的高度的设计 ,在校园中一般指校医院、 图书馆、餐厅的低位窗口、低位桌椅和无障碍卫生间中的低位设施。

○   防护性设计:运动场地、运动器械使用塑胶、木屑、海绵等材料 ,减小使用者运动过程中冲撞的强度 , 防止使用者受伤的设计。

○   建筑内部无障碍:对建筑内部空间、设施、服务等方面的无障碍设计 ,其 中无障碍设施包括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服务设施、无障碍信息交流设 施三类[4]

○   就医无障碍: 为残疾人、伤病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平等、 安全、方便、合理的获得医院医疗服务及其他服务内容 ,强调系统内所有 内容能够“无障碍”地使用而规划设置的相关环境、设施设备、物资物品等辅助措施的整体[4]

○   无障碍电梯:适合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4] 

○   无障碍环境:便于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进出和使用公共建筑、住房和交通工具而提供的物质环境空间[5]

*相关概念以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序。

○   无障碍楼梯:在楼梯形式、宽度、踏步、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及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楼梯[6]

○   无障碍水平通道设计:对室内外走廊、道路的设计 ,包括对通道出入口、 宽度、长度、高差、墙面材质、地面铺装的无障碍要求 ,对排水系统、扶 手、照明、室外雨棚等设施的配置要求。

○   无障碍卫生间: 出入口、室内空间及地面材质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且无障碍设施齐全的小型无性别卫生间[7]

○   校园家具无障碍:对校园中灯具、垃圾桶、插座、充电设施等校园家具进行的无障碍改造。

○   校园交通环境无障碍: 为帮助校园中行动障碍者更加方便地出行 ,对校园出行所使用的公交车、 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进行无障碍改造 ,对人行道、公交车站等交通环境进行无障碍优化 ,改善各交通环节的无障碍衔接 ,建设无障碍导航、信息发布平台。

○   校园就医环境无障碍: 为帮助校园中行动障碍者更加方便地学习 ,对大学校园就医的相关环境、设施设备、物资物品为重点进行的无障碍设计。

○   校园生活环境无障碍: 为帮助校园中行动障碍者更加方便地生活 ,对校园日常生活中宿舍、餐厅、快递站点、水房与洗衣房、康复场地、剧院礼堂 等场所进行无障碍设计 ,包括空间、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也包括应急救援体系、心理疏导平台等无障碍服务的完善。

○   校园无障碍信息共享平台: 为帮助行动障碍者更便捷地获得帮助和服务 , 利用互联网搭建的整合了无障碍信息发布、志愿活动、 紧急求助、设施场地预约、学术交流、活动组织等功能的程序、应用或网站。

○   校园学习环境无障碍: 为帮助校园中行动障碍者更加方便地学习 ,对校园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室、 图书馆、实验室、报告厅等场所进行无障碍设计。

○   指引与导航系统无障碍:考虑视觉交互设计 ,使用触觉、语音作为补充的对室内外空间导航标识、 门牌号、座位号等设施的无障碍设计 ,最终形成 完整的标识系统和无障碍地图。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或残联 ,是经国务院批准和国家法律确认的残疾人自身代表性组织 ,是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1.2 研究背景

1.2.1 国际包容性教育理念与政策趋势

   联合国2015年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指出 “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的可持续城市和人类社区”包括“ 向所有人提供安全、负担得起的、易于利用、 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 … …要特别关注处境脆弱者、妇女、儿童、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要。 ”[8]我国于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中也强调城市规划要注重公平、共享、 以人为本[9]

    而包容性发展背景下的全纳教育就是对弱势群体公平追求优质教育权利的保障 , 国外首先开展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全纳教育体系探索 , 国内还在发展完善之中。

  Ø国外包容性教育体系较完善

      早在1948年 ,《世界人权宣言》 中就有“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 规定 ,该条与《宣言》第1条一起构成了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国际规范依据[10]

       意大利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在法律层面上规定和实施“全纳教育”政策 ,在 19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国家政策 ,将几乎所有的残疾学生编入了普通教育班   级就读。美国自1966年出台《残疾人教育法》后 ,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修正,从隔离式特殊教育转为“正常化回归主流”的教育原则。英国除了制定了广泛 领域的新的法规和政策外 ,还制定了一系列致力于消除儿童的贫困处境和残疾 儿童的不利处境所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计划和项目[11]

图1-2-1 美国融合教育示意图(图片来源: 网络)

Ø国内残疾人学习机会受限

      我国已有相关保证残疾人学习的政策和师资保障。 1951年由政务院发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提出 :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 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1985年我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残障人教育师资的中等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面向全国招生。

      根据《 202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 2020年 ,全国共有 特殊教育普通高中104个 ,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147个 ,全国有13551名残疾  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 , 2253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但这些院校开设的专业都过于集中 , 比如视力障碍学生只能报考推拿按摩和音乐专业。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 , 23所特殊教育学院里仅有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4 所学院具有通过单考单招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且均无博士专业。可见 ,我国包容性教育理念提升、政策推行都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

1.2.2 大学在知识经济时代承担重要角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广泛应用 ,全球已经进入将知识创新融入到生活、 生产、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知识经济时代。 当下 ,知识更新的速度空前加快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在高技术领域中技术的半衰期为三至五年。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频繁的交流最新研究进展、多学科跨国际间相互学习。

图1-2-2 科技革新演变示意图(图片来源: 自绘)

     1996年的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提到:“教育是社会的核心 ,是提高 社会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还是支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平台。大学是面向全民的文化和学习场所 ,是各位同学、教师、各行各业追求真知的仁人志士等不断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发生地。知识只有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才能不断更新、完善 ,产生“核聚变效应”。学校作为人和知识相互交汇的界面 ,应该提供无障碍的交流平台 ,体现智慧的无界性。

1.2.3 校园是包容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城市和社会逐渐向高品质发展、精细化管理转型, 市民的素质和修养也需要提升。城市需要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 ,让老人、儿 童、妇女等弱势群体能平等地享受城市中的各种便利。

       包容性社会一方面是满足社会老龄化程度升高对城市环境品质建设的客观 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对越来越多的“隐形残疾人”追求平等生活的回应。包括 心理障碍群体、 临时残障人群、 常见城市空间使用弱势群体以及因地方政策差 异导致无法与本地残疾人享受同等待遇的外地弱势群体[12]

图1-2-3 包容性教育示意图(图片来源: 自绘)

       校园不应只是一个教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物理空间 ,更应是一个知识共享、 社会参与的场所。校园作为一个城市知识的发源地 ,应该成为新理念、新思想    的“先行者” ,包容性发展、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可从校园改造开始着手 ,让大    学校园成为包容性文化的“传递者” ,帮助包容性理念从书本上传导到社会中。

      校园的包容性越强 ,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研究 ,知识会被更多人共享, 提高知识的精细度、丰富度 ,也能扩展大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校园中的知 识来源于全社会 ,是所有人类的智慧结晶 , 因此也应该照顾并服务到全体社会 公民 ,让社会中每个人 ,无论财富、性别、年龄、种族都可以享受到知识带来 的机遇和改变。

1.2.4 鼓励多元人群公平从事脑力劳动

   Ø行动障碍者中不乏有超高天赋的人群

       我们无法自主选择肢体健全与否 ,但是身体的障碍不会阻挡精神的追求, 残疾人努力追求真知也会激励普通人更努力地学习。斯蒂芬· 霍金可以写出《时间简史》 ,成为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史铁生能够写下《我与地坛》 ,成为我国近代知名作家 ,都证明了人的智力与身体健康没有必然的联系。 现代教育秉承自由平等友爱的理念 ,提倡残疾人应该享有平等学习进修的权利。

   Ø老教师、校外高龄学者可在校园中发挥代际作用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 ,许多校内外的高龄学者都仍有继续工作的诉求, 他们可以在校园中发挥代际作用。高校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 业知识及良好的教学素养 ,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是提高高 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人力资源。校外高龄学者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 ,是师生 们了解社会中实际项目操作、行业发展前景和明确职业规划的“ 引路人”。校 园应为这些高龄学者提供一个完善的无障碍环境 ,这是校园人文关怀的体现 , 也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

   Ø偶然受伤的学生需要继续学习

      新冠疫情推进了线上教学体系的完善 ,可以保证大部分受伤同学的学习效率 ,但不能满足同学做实验的需求。对于生物、化学等实践性较强专业的同学来说 ,做实验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校园内缺少无障碍设施, 受伤同学的实验效率很难保证 ,甚至会因为无法正常实验而影响学业进度。另外 ,很多偶然受伤的同学在生活中也会产生心理负担 ,对学习心态产生影响。

       完善校园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能够减轻行动不便但需继续学习的同学的出行苦恼 ,缓解受伤同学的心理负担 ,帮助他们和其他人一样拥有一个公平高效的学习环境。

       从另一方面看 ,校园内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采用防护性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有学者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运动情况进行了调研 ,发现一年中约有66.3%的同学     受过伤 ,其中有14.4%的同学受伤较重 ,难以继续进行体育活动[13] ,校园内各场所应做好防护性设计 , 防止同学、教师受到伤害。调研还发现 ,有40.2%的 同学在塑胶场地受伤 , 33.5%的同学在水泥场地受伤[1] ,说明现状校园内的运 动场地和器械还需进一步加强预防受伤的防护性设计。

   Ø妊娠女性可以继续办公或学习

      在我国整体人口数增速变缓、婚育率下降的大背景下 ,近期国家提出了一 系列鼓励生育、保障女性权益的政策建议。校园中有许多杰出年轻女性学者 , 如果校园环境让妊娠期间的女性感到不便 ,并因此产生焦虑心理 ,那么这对妇 女的生育意愿和学校的教育水平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 ,我们需要一个完善的无 障碍环境 ,一方面 ,妊娠妇女的体能较普通人有所下降 ,行动能力减弱 ,一些 能够辅助出行的设施、装置可以帮助她们节省体力;另一方面 ,妊娠妇女一旦 摔倒可能对她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这时需要学校内有防滑的地毯、 明确简洁的标等装置来保证妊娠期妇女的日常出行安全。这些措施能保证妊娠女 性自身的生活品质 ,让她们以一个更放松、舒适的心态工作学习 ,也能鼓励她 们发挥潜能 ,为学术研究和校园工作做出贡献。

1.3 研究价值

1.3.1 研究目标

(1)研究实际校园中无障碍化建设概况 ,并总结问题予以改进;

(2)联合编制校园无障碍建设导则 ,系统性地指导校园无障碍设施与管理信 息系统的建设 ,促进校园包容性与社会性;

(3)推动搭建校园信息无障碍平台 ,联合多所大学和残联、特殊教育学校等  各方机构 ,建立联动合作机制 ,提高校园无障碍教学质量 ,改善校园无障碍软环境。

图1-3-1 疫情前同济大学樱花大道向全社会开放(图片来源: 网络)

1.3.2 研究意义

       自建校以来 , 同济大学一直秉承“ 同济天下”的理念教书育人 ,倡导无障 碍环境的建设 , 目的是帮助建设一个更有包容性的校园 , 同时促使已经开展的 无障碍环境建设可以发展得更完善。

1.4 服务对象

1.4.1 服务人群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依托各位参与老师多年来对无障碍环境与设施建设调查研究 ,以所 有需要无障碍环境的人群为研究对象 ,具体包括残疾人学生、偶然受伤学生、 老年教师、校外行动不便访客、妊娠期妇女、视觉听觉障碍者及对环境不熟悉 的外国人等 ,分就医环境、交通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线上服务等几个部分进行研究。

      本研究计划对校园内的场地、建筑、道路、设施、线上平台等无障碍环境 要素进行改造 , 同时计划将高校、残联、 互联网公司、特殊教育学校等作为终 端整合至同一信息交流平台 ,促进社会各方为包容性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表1-4-1 服务对象示意表(来源: 自绘)

1.4.2 案例研究对象——同济大学

       本导则选取同济大学作为案例进行实地调研。 同济大学共有四平路校区、 嘉定校区、沪西校区和沪北校区4个校区。

       其中因为四平路校区承担了大量的科研文化活动 ,嘉定校区与四平路校区间联系较强 ,但是两者直线距离约为27公里 ,往返需耗时3小时以上。并且四平路校区本身也划分为空间上分隔的主区、南区、东区、彰武区和铁岭区。

      因此如何疏通四平路校区与嘉定校区间 ,以及四平路校区各区的交通无障碍是实现整个校园环境无障碍的重要一环。

图1-4-1 同济大学区位及范围示意图(图片来源: 自绘)

1.5 设计原则

     本导则倡导包容性、通用性的设计理念 , 旨在让设施或服务的设计能方便尽可能多的人群使用 ,无需特别的适应或特殊的设计 ,帮助残疾人、老年人和 其他行动障碍者融入主流社会的空间、设施、服务平台设计。这种包容性的理 念与传统工程师所提倡的无障碍工程设计区别很大 ,包容性设计理念更强调不 同人群平等使用设施和服务的权利。

     这种包容性设计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人文关怀方面。一座城市对于弱势群 体的关怀能够体现其发展水平和公民素养 ,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环境应该是我 们追求的目标。未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建设会不断完 善 ,但人的介入和服务是不能被替代的 ,这体现着人性的基本要求。

      传统无障碍设计只涉及物理设施的改造 ,包容性设计中还在志愿服务、管   理制度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对于有服务需要的人群(如残疾人、孕妇等) 应优先考虑 ,相关部门应关注有需人群 ,提供特殊服务 ,构建一个完善的无障碍服务资源系统。在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中 ,应借鉴国外大学的志愿服务经验, 建立完善的服务构架 ,从志愿服务、健康管理、心理辅助等多方面提供帮助。

参考案例: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认为 ,应该按照每一个残障儿童的教育需求给予适  当的指导和支援。截至2008年5月1日, 日本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为1079万人, 其中约23万人接受特别支援教育, 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2.13%[14]。2017    年9月公布的《大学、短期大学及高等专门学校对残疾学生学业支援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2005-2016)》显示, 日本高校在册的残疾人学生呈逐年递增趋势[15]。

图1-5-1 日本福祉大学学生支援中心组织架构(图片来源 :文献[16])

      日本福祉大学早在1998年就成立了残疾学生支援中心 ,从2015年开始以学生支援  中心的形式重新开始。支援中心会组织开展向导、音译、面对面朗读等各种帮助残  疾学生学习生活的志愿活动[16] 。 日本立教大学于2016年4月制定了《立教大学终身 学生支援指南》 ,为残疾学生提供图书馆志愿顾问一些服务[17] 。北海道大学则成立 了附属图书馆和特别修学支援室 ,针对有障碍的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提  供咨询 ,协调支援[18]

     另外 ,校园包容性无障碍环境设计也应该是在技术上高标准的、在服务上更人性化的。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 ,有些临时受伤的同学会因为设施短缺等    原因使用拐杖辅助出行 ,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的轮椅却很难借到。我们在校园无    障碍环境设计中 ,应从最大程度方便使用者生活的角度出发 ,提升可租借轮椅    等无障碍设施配备和相关配套服务的水平。而且我们也应当做到主动预防 ,减少受伤等非必要的行动不便的情况发生 ,通过提升校园环境的识别性、易读性、 易交流性 ,帮助教师、 同学在校园中更安全便捷地生活。

      包容性校园无障碍治理 ,也需要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校园管理过程中应构建数据收集平台、身份管理平台和智慧课程管理平台[19] ,通过客观数据收集

     和学生主观评价来评估校园治理水平;通过身份管理平台对残疾学生、老教师、 志愿者等行动不便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通过课程线上管理和远程教    学系统 ,方便为行动不便或难以正常参加教学活动的老师、 同学及时调整课程。

      最后 ,校园包容性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时分步进行 ,应 在新建校园中首先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在校园更新改造项目中把无障碍环境作为重点考虑要素。

    将本次校园包容性无障碍环境设计导则的设计原则总结为以下四点。

1.5.1 包容开放,关怀优先

    1.顺应包容性教育趋势 ,助力实现对残疾、聋哑和盲人学生的教育平等;

    2.  建立向全社会开放的校园空间 ,为建设完善的科教研平台提供支撑;

     3. 软件硬件结合 ,提供残疾人、行动不便者优先的关怀服务 ,且服务体系的 建设应先于无障碍设施的改造;

    4.在原有志愿服务组织中增加无障碍服务小组 ,提供图书馆预约导引、快递 外卖上门、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

1.5.2 通用设计,主动预防

   1.设施、服务满足残疾人使用的最低要求;

   2.  进行多样人群都可使用的通用设计 ,避免建设“专用设施” ;

   3.运动场地、健身器械应注意防护设计 ,预防使用者受伤。

1.5.3 因地制宜,成本可控

    1.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改造措施。

①自然特征 :考虑当地自然地形高差、气候情况等 ,如我国北方地区应 注意冬季保暖防滑 ,南方地区应注意遮阳防雨;

②校内特点 :校内餐厅、校医院、体育馆、快递取放点的实际情况。

    2.标准先行 ,弹性应对 ,成本可控。

①设施必须满足标准范围的底线;

②受条件限制时配备临时无障碍设施 ,鼓励新型无障碍智能设备的使用;

③制定预算方案 ,保证建设成本可控 ,促进无障碍服务可持续发展。

1.5.4 广泛参与,智慧平台

     通过活动、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保证无障碍环境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多样人群需求;

      建设校园内部数据收集平台、身份管理平台和智慧课程管理平台 ,为难以 参加正常教学活动的教师、人群提供帮助;

      建立互联网应用、 网站等无障碍信息交流、宣传、共享平台 ,提升服务效率 ,完善使用者体验。

1.6 导则依据

1.6.1 参考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18 年修正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18 年修正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二号]( 2012)

   4.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2号](2012)

   5.《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办法》[沪府令45号](2021)

   6. 上海市同济大学无障碍环境相关调研访谈基础

1.6.2 技术标准

   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2.《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50642-2011)

   3.《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

   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1039-2014)

   5.《疗养院建筑设计标准》( JGJ/T40-2019)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8.《城市公用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指南》(GB/T33660-2017)

  9.《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YD/T1761—2012 )

 10.《Web信息无障碍包容性设计规范》(T/ISC-0007-2021)

 11.《麦吉尔大学校园无障碍规范》

 12.《无障碍公交车站设计导则》(伦敦/2006)

1.7 导则框架

1.8 研究内容

1.8.1 主要研究内容

(1)确定校园的无障碍需求:对校园无障碍环境现状建设、使用情况和需求的调查,主要来自于校园内师生在教学、工作、生活中的具体需要,包括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但却在生活行动中不方便的“隐性残疾人”;

(2)进行校园中无障碍环境中障碍的识别:包括对调研访谈中提及的校园内爱心屋、电梯、坡道、铺装、座椅、标识系统、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的修缮改造,还有对通往学校附近公共交通换乘、过马路、闸机等衔接城市的通道改良。

(3)编制校园无障碍规划建设的导则:既有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加强,也有提出例如无障碍通行路线规划、增加网上求助-志愿者平台、增强关于残疾人康复器械和心理关怀的合作与研究等全方位规划。

具体内容:

① 交通环境无障碍

1)设置优先等候区:在公交车总站、校车停靠站应当设置无障碍的等候区域;

2)设置免费座位:在公交车内和等候车站应当设置符合流量的座位;

3)无障碍停车场:在每栋教学楼附近应该设置一定比例的无障碍停车场;

4)安装更多公交到发时刻屏幕:结合手机app设置公交车、地铁到发时刻表,减少候车时间;

5)精准化校园导航设计:优化校内导航精度,增加室内立体导航板块;

6)对暂时受伤同学的行动受阻回应:满足其日常生活需求的无障碍环境设计;

7)公交站台语音播报:公交车站台显示并播报到站的巴士号码; 8)停车费用优惠:校内停车和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站的停车费应该更低;

9)完善通往大学的进出口人行步道:尤其是校园门口与轨道交通站点、地面公共交通站点的衔接;

10)校园之间联络线的无障碍:校区之间的联络班车应当设置低地板的车辆,或者设置有轮椅上下的坡道;

图1-8-1 无障碍停车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图1-8-2 低地板公交车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② 指引与导航系统无障碍

1)校内全景地图:包括校园街景、入口、建筑内部的楼道、教室等应该有预览,便于行动受阻者的进出;

2)视觉交互无障碍设计:地图应该设置易识别的色彩和字号,并可以设置无障碍触觉版本、语音控制版本,而且地图应该及时更新现状情况,如实时人流量等;

3)导航标识显眼:楼层内部的导航应该放置在入口显眼处;

4)路径与功能标识:导航不仅是标注实物名称,更应该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提供可达路径、洗手间等设施位置标注,以及建筑内部功能介绍与引导等。

5)错峰使用电梯:应该引导正常人群使用楼梯,释放电梯给更需要的人群使用;

6)无障碍通道:系统应该完善,标识清晰;

7)建筑内部教室的号码标志:颜色应该考虑色盲色弱人群的识别,高度也应该考虑残疾人的使用需求,名称应该与导航系统显示的一致;

8)引入在线内部建筑地图:可以方便所有的使用者使用。

9)在特定建筑中使用的寻路方法:并且对房间号码的列表排序在地图中显示规律;

图1-8-3 可触摸导航系统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图1-8-4 建筑入口物品暂存柜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建筑内部无障碍

1) 功能联系密切的建筑间应该有无障碍的内部廊道联系 :廊道应设置雨 棚 ,减少不必要的台阶 ,或者增设坡道;

2)消防门的开关易打开 :紧急情况和消防演习中避免路线出现问题 ,要 考虑残疾人和力气较小的女士开门的容易程度;

3)警惕一些通道中不易被察觉的坡道、 台阶、柱子等

4)考虑残疾人不愿被过度关注的心理需求:应该在主要道路附近安排无 障碍的平行替代路径;

5)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 :在电梯中设置盲文、合适高度且显眼的紧急呼 叫按钮;

6)建筑内的长廊应该提供休息座位

7) 避免大规模使用反光玻璃或者镜子 :至少应该设置颜色对比边框;

8)将防风帘升级为自动开关门 :在门口设置雨伞套袋、物品暂存柜等设 施;

9) 医院无障碍设施:应在走廊设置连续扶手 ,挂号取药处设置低吧台, 候诊处设置座椅;

10)建筑出入口可设置盲道 :警示视力障碍者进入建筑空间;

   水平路径无障碍

1)车辆、 自行车的停放 :不应该阻挡人行路径;

2)减少极端气候天气如积雪和排水对通行的影响 :疏通下水道口、建筑 出入口设置吸水地毯等措施;

3) 自动开关门等门禁系统应该升级: 比如增加人脸识别功能等 ,来保障 行动障碍者的使用;

4)在交叉口应该设置可听的人行过横道设置

5)行道树的树坑周边无障碍建设:应设置防护铺装 ,在人行道过窄的时 候避免设置占用过多面积的树坑;

6)路缘石的高度设置应该适宜 :在交叉口应当设置牛腿式出入口;

7)道路铺装的铺装缝隙大小:应该考虑拐杖、高跟鞋、轮椅等使用者, 并且尽量保持人行道铺装的平整度;

8)进入建筑物的提示方式 :通往建筑入口的外部道路需要有明显间断, 结合地面标识或建筑墙面标识来提示使用者;

⑤   教室、报告厅、实验室等学术活动无障碍设计

1)屏幕高度不宜过高 :尤其对拐杖和轮椅使用者来说 ,一般坐在离门口 近的第一排 ,过高的屏幕容易对脊椎造成影响;

2)学术活动场所的可调节座椅: 图书馆、教室、报告厅中应该在靠近门 口的位置设置轮椅专用学习位置 ,或者设置可调节的座椅;

3)实验室的座位高度应该考虑轮椅使用者:应该使实验台下有可以推进 轮椅的净空高度;

4)教室内的灯光减少视觉疲劳 :尽量减少荧光灯管;

5)教师的讲台不宜过高 :讲台宽度应便于老师走动 ,让感知障碍的学生 可以更直观的看到老师传递的脸部信息 ,来理解上课内容;

6)教室可以设置固定但循环使用的仪器 :如助听器、色盲矫正眼镜等;

7)报告厅的台阶:应该有带扶手的坡道设置;

8)突发情况应急警报系统: 除了设置应急警报外 ,还应该设置闪光应急 灯 ,来照顾听觉障碍者;

9)实验室出入口设计:应考虑实验仪器出入净空要求和无台阶坡道需求;

图1-8-5 盲人可听过街设施(图片来源: 网络)

图1-8-6 平整透水铺装示意图(图片来源: 网络)

   校园生活环境无障碍

1)宿舍应在一楼设置爱心屋 :床铺也应该有非高低床的设计;

2)公共洗衣房地面应进行防滑处理: 内部满足轮椅回转空间 ,有视力障 碍学生的宿舍应配备盲人洗衣机;

3)洗衣机、热水器刷卡处高度 :满足使用轮椅者的需求 ,并设置防水条;

4)可以设置可听门锁和刷卡机 :以通知感觉障碍的人已刷卡成功;

5)无障碍餐厅:应该设置低位吧台取餐窗口、餐具放置区和回收区 ,地 面应该做防滑设计;

6)餐厅桌椅应考虑轮椅使用者要求 :餐桌不高于500mm ,或者设置部 分较为宽敞的爱心用餐区;

7)餐厅用餐时间外也可兼具自习功能 :注意灯具、插座等设施的无障碍 设计;校园内的超市入口检测机应考虑轮椅通过;

8)宿舍、餐厅内的自动售卖机、快递柜增加盲文和语音功能 :设置低位 扫码口和出货口 ,保证可单手操作;

9)快递驿站 :设置人工服务台 ,方便行动障碍者、老年人存取快递 ,并 提供人工代取、送货上门服务;

10) 以校区为单元配备专业康复场地 :宿舍区设置小型康复场地 ,公共 空间和私密空间分区设置;

11)剧院礼堂内无障碍建设 :指示牌、座号设置盲文提示 ,剧场提供充   足轮椅席位 ,并靠近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剧场后台提供无障碍更衣、 淋浴装置和休息室 ,舞台保证使用轮椅者能较为方便地出入;节目册和出版物 准备大号字体印刷版本。

图1-8-7 低讲台设计示意图(图片来源: 网络)

图1-8-8入口闸机无障碍示意图(图片来源: 网络)

   校园就医环境无障碍

1)满足无障碍坡道、 电梯、卫生间等基本无障碍要求 :设置防滑设施, 进行明确标识 ,提供语音、盲文提示;

2) 出入口无障碍设计 :使用风幕 ,设置物品管理处、轮椅、拐杖租借区;

3)挂号、 收费、取药处 :设置低位服务台 ,预留轮椅停留空间 ,并配备 电子显示屏与语音播报系统;

4)诊室、理疗室、病房内无障碍设计 :空间满足轮椅回转 ,开关、按钮、 插座位于患者手臂接触范围内;

5)增加可租借的轮椅、拐杖数量 ,规范管理系统 :借助二维码和GPS定 位系统提升管理效率;

图1-8-9 轮椅租借区示意图(图片来源: 网络)

图1-8-10 低位服务台示意图(图片来源: 网络)

   无障碍卫生间

1)无障碍卫生间设置标准 :每层楼设置一个无障碍卫生间;

2)导航系统中标注 :无障碍洗手间的位置 ,并且提供可达路径方案;

3) 门框无障碍设计: 门宽不小于800mm ,方便轮椅进出 ,最好为自动感 应门或推拉门 ,设置横向拉手;

4)地面使用防滑砖或铺设防滑垫

5) 内部空间要求 :要求大于1.5m*1.5m ,无障碍使用者卫生间内部面积 应该可以容纳轮椅 ,并且在墙壁设置扶手

6)洗手池:特定开放空间可以设置儿童低位置洗手池 :无障碍洗手间应   设置残疾人使用高度的洗手池 , 同时注意洗手池扶手设置、洗手台下方预留轮 椅空间;

7)洗手间自动化升级: 门、洗手台、风干机等设施的自动化升级 ,并且 在门口设置盲文开关按钮;

8)应将对膝盖使用困难者来说不方便的蹲便改为坐便

   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

1)楼梯的踏板 :边缘应该往前伸出30mm的宽度 ,并且应该用铺装或颜 色区分楼梯踏板与平台;

2)无障碍坡道 :建筑物出入口、有高低落差的建筑内部应该设置宽度、 坡度适宜的无障碍坡道 ,并且安装扶手;

3)使用直梯代替扶梯 :无障碍电梯标识应当醒目 ,设置盲文符号 ,按钮 颜色与高度应该适当 ,并设置扶手 ,还应当设置无障碍电梯的替代方案;

4) 电梯的开关门速度:应当放低 ,并且有屏幕和语音双重提示。

   校园家具无障碍

1)应当保障主要通行道路的灯光照明 :避免荧光灯刺激眼球;

2)减少闪烁灯光装饰对视觉疲劳者的负担

3)垃圾桶分类标志简明易懂 :考虑灵活性降低的用户使用便利程度;

4)应当在休息区附近设置高度合适的插座 :避免对电子设备高度依赖的残疾人无法找到充电设施而造成危险。

图1-8-11 无障碍洗手台扶手示意图(图片来源: 网络)

图1-8-12 低位开关和插座示意图(图片来源: 网络)

其他服务

1)设置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以及无障碍咨询委员会;

2)完善教学系统统筹:将长期行动不便同学上课的教室尽量安排在一层 或低层;

3)完善图书馆、 自习室线上预约系统 :提供“送书上门”服务;

4)构建一键式服务平台 :教室、宿舍、餐厅应设置紧急呼叫按钮 ,将志 愿者服务、 紧急呼救系统与导航系统结合设置统一信息发布平台;

5)药物和急救设施储备 :篮球场、体育场、游泳馆等场所配备应急药物, 报告厅、办公区、体育馆等场所配备AED设备;

6)建立校园无障碍一体化网络平台:整合校医院、志愿服务、无障碍信 息发布等功能;

7)完善关爱残疾人的教育与科普宣传 :给与残疾人平等的机会;

8)给需要释放压力的师生建立冥想室等安静空间、 自习室

9)设置令人身心放松的、色彩和气味怡人的植物

10)在午餐晚餐时间播放音乐或广播

1.8.2 校园无障碍地图

     仅有无障碍设施和通道还不能使得行动不便者出行便利 , 因为地图未显示无障碍设施点而走远路的情况屡见不鲜。 国外不少学校都推广建设了无障 碍地图 ,可以查询多个无障碍设施与服务、室内外交通信息、路面信息、路 径规划 ,而且汇集各种校园服务场所 , 比如美国哈佛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

国外案例

图1-8-13 美国哈佛大学无障碍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图1-8-14 日本东京大学无障碍地图(图片来源: 网络)

国内案例

      我国仅有8座城市建设了无障碍地图 ,而且存在更新缓慢、覆盖不全面等问题 ,校园的无障碍地图建设更是没有得到重视。但是已经有不少对无障碍   地图的研究 , 比如“脑瘫博士”李麟青创业研发了苏州无障碍地图; “渐冻人” IT工程师唐旭研究了上海无障碍地图app。

图1-8-15 李麟青创办公司研发的无障碍地图(图片来源: 网络)

图1-8-16 唐旭研发的“小蜜蜂”无障碍 地图app (图源网络)

      本导则以上海市同济大学为例制作校园无障碍地图 ,在地图中标绘无障碍电梯、卫生间、停车位、公共交通站点、急救设备等无障碍设施的点位分布, 建筑出入口坡道、 台阶、感应门设置情况 ,及校园内步行友好的无障碍道路、 铺设盲道道路的路线 ,为未来改建服务和校园无障碍地图建设提供要素。

 

 校园交通环境无障碍

      校园的无障碍交通环境设施是衔接生活-学习-科研的重要基础,不仅为其它残疾、肢体受伤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一个平台,还可以能够解决有需要的学生、在职及退休教师与员工、有需要的访客的出行问题,创造一个全民平等共享的校园环境。以同济大学为例的校园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包括校区之间、进出校园和校园内部的交通无障碍三部分。

2.1 进出校园无障碍

      进出校园无障碍是指校门步行范围内的一系列活动总和,包含到达校门处和进出校门两个环节。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主入口进出需要跨越城市干道,协调人流、车流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因此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研究对象。

2.1.1 到达校门处

 

2.1.2 进出校门      

2.2 校园之间交通无障碍

       由于原有校区用地面积限制、教学规模扩大等原因,大量国内外高校有多个校区,且在空间范围上呈现分散的状态, 除了进出校园无障碍和校园内部无障碍,如何疏通校区以及校区各区间的交通无障碍是实现整个校园环境无障碍的重要一环。

2.2.1 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

      步行是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也是连接其它出行方式与出发地/目的地的关键一步。但中长距离步行对于肢体不便、视力障碍等残障人士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因此也有大量行动不便者会使用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方式来完成点与点的连接。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环境中除了进出校园无障碍中出现人行道、缘石坡道、轮椅坡道、盲道、铺装、停车空间、街道家具之外, 还需要考虑彰武路-阜兴路之间的错位交叉路口交通流线疏导。

2.2.2 常规公交(含校车、校外社会公交、地铁接驳车)

表2-1 校区间交通方式及所需时间


2.2.3 地铁

      不少校园与地铁站点紧密结合,但在残疾人士、老年人和孕妇具体使用过程中仍存在障碍:

2.2.4 汽车/出租车

      面对距离较远,公共交通难以到达的校园,不少出行不便人群选择出租车私家车(详见校园内部-停车空间部分)的出行方式。

2.3 校园内部交通无障碍

      在实现进出校园和校园之间的交通无障碍外,校园内部出行路径、微观环境建设等方面也需要做到无障碍,以实现出行全过程畅通。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内部交通无障碍分为出行路径以及无障碍设施两部分。

2.3.1 出行路径的无障碍角度考量

       除了上述常见的无障碍设施之外,还需要考虑设置针对视力残疾人的照明、语音提示信号灯、触摸式3D语音地图等设施; 针对听力残疾人的公告板、电子显示屏、震动或闪光设备、声音扩大系统等设施;还可以针对突发紧急状况人群设置AED急救设施等。

图2-3-14 其它无障碍设施(图片来源:网络)

2.4 交通安宁化

       交通安宁化的起源和发展来自居民社区改造,而校园作为一个人口集中分布,兼具居住、学习、社交等多功能的地区,应和社区级别进行联动,需要考虑校区内外的交通安宁化设计改造。

2.4.1 概念起源

       交通安宁的概念源于欧洲。20世纪60年代,欧洲城市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带来了很多弊端。为了阻止小汽车的侵略,荷兰代尔夫特的居民自发展开了街道改造运动,并以立法的方式确立“庭院式道路”这一安宁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小汽车交通对居住社区的干扰。此后,交通安宁的理念迅速在欧洲扩散,各城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

      1997年,国际交通工程协会(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ITE)正式提出“交通安宁”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实际综合措施减少机动车交通的负面影响、改变驾驶者行为以及改善街道非机动车使用者的交通环境。

       校园是鼓励各类学习生活活动的地区,其出行者更是以步行和非机动车方式为主,因此交通安宁化设计更应纳入无障碍交通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安 宁化中对于机动车的速度控制和慢性交通的侧重,能更好的保证无障碍人群 交通出行的安全、舒适。

2.4.2 交通安宁化内容

表3-1 交通安宁化措施

      随着交通安宁观念的发展,其实施内容从最初直接在相应区域内限速、限流,开始慢慢扩展到管理措施、工程性措施等多个方面。这些方法措施可根据相应情形,应用在社区交通环境改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各方面。

2.4.3 交通安宁化-工程措施

      针对校园外周边地区的安宁化设计改善,本导则主要聚焦于工程类措施。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现行案例,下文将对不同工程措施的具体设计内容,及其实施目标进行梳理。

2.4.4 校园交通安宁化改善

 

2.5 无障碍交通服务系统

       除了上述交通无障碍的环境建设之外,还需要考虑建设无障碍指示地图,校园内外人员指导和机构建设。

2.5.1 无障碍地图

      无障碍地图是指标注所有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的地图,包含实体、电子、触摸式等多种形式。无障碍地图建设存在以下优点:

①整合功能:整合校园内的无障碍设施和不同功能的建筑/场所,为残障和受伤人群提供与普通人相同的资源信息。

②提示功能:提示各类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的所在地,帮助残障和受伤人群解决出行障碍问题;

       建立校园无障碍电子地图、无障碍触摸地图等,应标注校园间无障碍交通方式上车点、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路径、无障碍出入口、AED设施位置、共享自动轮椅借用点等,构建完善的无障碍交通系统,如下图佛罗伦萨大学官网中显示的校园无障碍地图。

图2-59佛罗伦萨大学校园无障碍地图(图片来源:网络)

2.5.2 校内外人员指导

(1)对常规公交司机、地铁站点服务人员进行指导,以对无法自主登上交通方式的残疾人士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

(2)并可以在每天非高峰时段要求司机在路线沿线非公交站点下车。

(3)设置无障碍用车联系电话,校内外为残障人士提供点到点服务。

(4)对校内的服务人员、学生、教师进行指导,熟悉校园内部的无障碍设施的分布和具体使用流程。

2.5.3 校内外人员指导

       校园内设置提供无障碍出行、活动的机构/人工服务点,在难以获取在线服务时可求助工作人员。

 

第三章 校园学习环境无障碍

3.1 前言

3.1.1 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中的出行主要目的地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报告厅等区域,对于无障碍建设情况对于学习环境的影响程度主要集中于上述学习建筑中,对建筑中包括楼梯、教室等使用中会出现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梳理,进行问题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3.1.2 学习环境

       对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报告厅等学习场所而言,在进行移动等动态活动中对无障碍影响最为严重的就是高差的问题,空间上的高差问题以及设施的不完善加剧了这一问题,尤其以上下楼和卫生间使用等行为,高差的存在将加剧这一问题的困难度;其次是在教室使用中的静态行为,无论是教师还是报告厅的桌椅都存在间距较小的情况,且没有预留无障碍座椅空间,无法满足轮椅、拐棍的放置以及受伤人员腿部的放置,空间上都难以满足或者是缺乏相应的空间。

3.1.3 访谈结果

      就受访谈的受伤对象反映,其基本的日常学习、自习过程中主要受到上下楼没有电梯、教室设计使用不便、卫生间使用较为不便等问题,学习环境的不便将限制受伤同学上课、上自习的出行意愿,请假缺课成为大多数受伤同学不得不做的选择。

图4-1-3 主要访谈结果整理(图片来源:自绘)

      本文将围绕日常学习环境中的主要无障碍设施进行分析,探讨教学楼、教室、图书馆、报告厅、实验室等学习环境的无障碍建设情况以及待改善的问题。

3.2 教学楼无障碍

3.2.1 教学楼入口

     教学楼的入口一般都设有无障碍坡道,对于使用拐棍的同学来说,教学楼一层高度也较低,相比之下,二到三级台阶比无障碍坡道更方便使用,无障碍坡道的建设也会满足使用轮椅的人群的出行需求,但是一般除正门外,侧门的无障碍坡道设置较少,现状北大楼北侧正门并未设置无障碍坡道;一般无障碍门口不应当设置门槛,以方便残疾人群出行,避免过高的高度影响轮椅甚至是抬腿过高;教学楼等建筑的入口宽度一般较宽,包括侧门,其入口宽度都能够满足轮椅的进入,除侧门外,正门一般全都处于常开状态,且不需要手动开启。

3.2.2 楼梯、直升电梯

      高差的存在是行动不便者在教学楼中要面临的最大困难,受访者中有超过七成的同学表示没有电梯成为上楼最困难的事情,包括四平路校区的南北楼和部分宿舍楼、彰武校区的北大楼都存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使用拐杖的同学可以勉强完成上下楼这一需求,但是对于坐轮椅的同学来说就无法完成上下楼的需求,而考虑到楼梯的宽度,人流较大时上下楼更加困难。

      虽然有机器设备能够实现轮椅在楼梯上下移动,但是同样存在较多的弊端,机器设备的安装成本较高,且服务对象较为局限,所以其性价比可能无法和电梯相比,其次是楼梯的宽度和机器的尺寸,人流较多时使用较为不便;同样的斜挂式的楼梯无障碍设备的安装对于楼梯的设计要求较高,尤其是楼梯宽度和平台进深。

      楼梯的规划设计应当从多方面满足无障碍的出行需求,无论是为轮椅的使用者还是拐棍使用者,都应当创造完善的无障碍出行环境,保证出行需求,楼梯的扶手设计以及中间平台进深都应当满足最低设计要求。

3.2.3 走廊、扶手

1)宽度

2)走廊

       其次学校走廊应当设计无障碍扶手,扶手的无障碍设计可以考虑设计双层扶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可以使用较低一级的扶手,而对于拐棍使用者可以使用较高一级的扶手,不同人群可以根据高度选择较为舒适的扶手。

       现状的教学楼走廊内都进行了扶手的设计安装,但是并没有双层扶手的设计方式,并且大部分扶手在下雨天被用来放置雨伞,难以保证扶手的正常使用。走廊转弯处的宽度应当能够满足轮椅的转弯需求,较为狭长的走廊应当在尽头保证有更深的进深,满足转弯的需求。

3)扶手

       其次学校走廊应当设计无障碍扶手,扶手的无障碍设计可以考虑设计双层扶手,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现状的教学楼走廊内都进行了扶手的设计安装,但是并没有双层扶手的设计方式,并且大部分扶手在下雨天被用来放置雨伞,难以保证扶手的正常使用。

       走廊转弯处的宽度应当能够满足轮椅的转弯需求,较为狭长的走廊应当在尽头保证有更深的进深,满足转弯的需求。

3.2.4 教室

1)入口

       教室的入口主要在宽度和高差上会带来影响,一般教室其门口宽度都能够保证轮椅的出入,且入口处没有门槛设置,但是考虑到阶梯教室的设计,有部分阶梯教室存在抬高或者降低的处理方式,部分阶梯教室在进门之前需要上二到三级台阶,而有的阶梯教室是进门后就需要下台阶,无法满足轮椅的出入,同样对于腿脚不方便或者是高龄教师而言,下台阶或者上台阶没有扶手的问题也会增加出入困难(加图)。

       对于教室出入口存在高差而导致轮椅出入困难的问题,可通过教室内配置备用轮椅,通过中间换乘的方式进入教室并且保证进入教室后有轮椅使用;其次应该对有台阶的地方完善扶手的安装,扶手端部也应当满足无障碍规范要求。

2)座椅

      教室内的固定桌椅,由于前后间距不够的问题(加图),对于打了石膏的同学来说必须伸直腿侧坐,占用过道空间,不论是拐棍的放置还是腿部都会影响其他同学,而轮椅更是无法直接推入,对其上课等造成困扰。

      通过在教室前排预留无障碍座位,并且应当保证其要书写的需求,设置可以调节高度和位置的课桌,适当增加桌椅间距或者选用可移动的桌椅,现状的座椅间距设置也难以满足一般人群进出和使用,应当合理调节。

3)讲台

       讲台一般教师使用较多,现状大部分讲台都有一定的抬高,同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对于身体不便的教师而言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且一般情况下讲台上不会放置座椅,无法休息可能会给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师带来较大的影响,加重上课负担;其次讲台前的电脑主机一般采用整机式的放置方式,整体的机箱会妨碍腿部的放置,导致离屏幕太远,造成设备使用不便(配图)。

      讲台可以直接取消抬高的做法,以方便走动,同时也能够规避风险,电脑设备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构设计,以方便使用(配图),包括讲台附近的电脑开关、灯的开关以及其它设备的使用,都应当考虑无障碍设计,相应的指示牌、标识等也应当设置于明显的位置,方便指示。

4)其他设施

       四平路校区左右两排桌椅下方都有插孔,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彰武路校区教室内的插孔设置一般位于靠墙桌椅的最内侧,因为进出比较麻烦所以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尤其是行动不便使用轮椅的人群;现状教室内大部分无设置紧急呼叫按钮的做法,难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反应。

      应当在靠近无障碍座椅的位置设置插孔,并且高度应当符合无障碍规范要求,可以适当配备紧急呼救按钮、对讲机等设施提供紧急呼救服务,同样的AED设备、紧急救助设备等都应当有明确的标识系统和醒目的标志,以确保在发生特殊情况时能够即使取得这些设备。

3.2.5 卫生间

      卫生间的使用对于受伤群体而言使用起来较为困难,有较多的同学反映教室与卫生间距离较远的问题,而无障碍卫生间有时无障碍卫生间会被占用且部分缺乏相应的无障碍扶手等设施,应当加强对无障碍侧位的管理和设施完善;除此之外,部分教学楼或者教室存在上卫生间需要走楼梯的问题,影响较大,无障碍卫生间应当与楼层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避免出现高差,带来行动上的不便。

      除此之外,盥洗盆的设计也应该方便轮椅使用者的使用,盥洗盆下方应当满足轮椅放腿部的需要,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应当满足无障碍规范的设计要求。

3.2.6 教师休息室

      教师休息室作为使用频率较低的教室,容易出现需要使用而门关闭或者门打开较为困难的情况,作为公共设施空间,门应当处于常开状态,并且内部的桌椅、插孔等设施应当按照无障碍规范要求安装在所有人群使用较为方便的位置,且可以适当配备一定程度的紧急救护设施,方便使用与寻找。

      教师休息室的设计可以采用对办公而言更为方便的座椅,提供需要办公的需求。

3.2.7 教师休息室

      现状同济大学南北大楼教室管理服务中心在多层都有布置,但是主要的管理室位于三层位置,对于需要使用的残障同学而言使用较为困难。

3.2.8 其他

      受伤的同学和腿脚不方便的老师来说,上下楼打水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可以考虑实现饮水机等常用设施一层一配,方便使用,避免面临高差带来的困难。

       对于受伤时间较长或者腿脚不方便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网络系统的完善,将该部分人群的课程安排在一层或者低楼层,尽可能减少上楼以及其他多种麻烦。

3.3 图书馆无障碍

3.3.1 图书馆入口

      图书馆的入口主要在宽度、高差以及闸机上会带来影响,一般图书馆门口宽度都能够保证轮椅的出入,且入口处没有门槛设置,有受访者反映,大部分的图书馆其入口处都要刷卡经过闸机,现状设置一般都采用标准间距的闸机,就宽度上来说,仅能勉强满足拐棍使用者的通过,但是轮椅使用者无法完全使用,相比较翼闸机,部分入口处栅杆式闸机的选用,也直接导致拐棍使用者难以通行,对于普通人群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携带一定程度的物品的话;其次是通行的时间,刷卡通过如果通过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突然关闭的危险,对通行者产生伤害,尤其是使用拐棍,可能会对拐棍产生错误判断认为物体通过,应当开设无障碍通道;其次是图书馆作为公共建筑,其门口的无障碍坡道容易被非机动车停放堵塞,导致难以使用。

      图书馆的入口处针对残疾人群应当开设无障碍通道,如果必须刷卡通过闸机,可以安装宽闸机通道,以确保轮椅使用者和拐棍使用者的通过,避免选用栅杆式闸机;其次应该定期清理无障碍坡道,避免被堵塞。

3.3.2 内部高差

总图书馆,包括部分学院都已经建设了学院图书馆,位于各学院内部,但其内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考虑较少,以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图书馆为例,其内部空间存在一定的高差,导致部分存书区域难以到达,且缺乏无障碍坡道,且现状的学院图书馆大多作为单独的空间使用,学院图书馆内部无卫生间设置,导致与卫生间以及其他设施的距离较远,使用起来较为困难。

3.3.3 座椅安排

     据受访者反映,总图书馆一层自习室位置太少(座椅安排比例和数量),所以不得不去往图书馆高层进行学习,虽然有电梯能够使用,但是过程仍然比较困难,其次是部分座椅的高度难以实现方便的使用,对于使用轮椅的同学较不方便,轮椅的高度和桌子的高度难以达到使用较为协调的高度。

      应当在图书馆底层增设无障碍自习室或者是预留无障碍座位,避免出现座位不足必须上楼的情况,其次是可以依据无障碍规范设置满足轮椅使用要求高度的书桌,以方便使用。

3.3.4 问询处

       现状总图书馆和各学院图书馆都设置有服务台和咨询处,服务台的高度应当设置低位台位,以实现轮椅使用者方便使用的高度。

3.3.5 卫生间

      受伤同学在图书馆需要使用卫生间时会存在不方便的情况,图书馆的卫生间(高层自习室)需要上下楼梯才可使用于腿部受伤的同学使用不便,而且距离较远;底层自习室卫生间使用方便,但是座位较少,这也就迫使同学们必须去图书馆高层进行学习。

      可以考虑考虑无障碍卫生间和无障碍自习室结合布置,减少距离,避免高差,对于高楼层可考虑增建无障碍厕位于楼层同一水平高度,避免上下楼的麻烦。卫生间内部设置看3.2.5。

3.3.6 饮水机

       目前受访者对于使用较为不便的设施,主要集中于图书馆的饮水机设施,由于饮水机较高,使用轮椅的话接水口和按钮太高,而对于使用拐棍的同学而言,饮水机附近位置地面湿滑,无其他扶手的话节水会成为较为危险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同学反映饮水机与自习室的距离较远,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应当做好地面防滑或者是扶手设置,避免出现危险情况

3.3.7 无障碍设备

      国外多所图书馆内都有较多的无障碍设备,通过打造无障碍学习空间,提供网页可及性服务、格式转换服务、辅助技术服务等,确保残障读者平等地使用图书馆资源。

3.3.8 文献资源

      现状学校图书馆内对于残障文献资源的建设较为缺乏, 对于残障文献资源的收藏较少,难以满足多种类型的需求。日本高校图书馆重视残障文献资源建设,除了本馆购置残障文献资源外,还积极参与残障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从1982年开始主持编辑盲文图书·有声读物全国联合目录,此目录作为NDL-OPAC的一部分,向日本高校图书馆开放全日本各种类型图书馆的残障文献资源,大大提高了残障文献的利用率,也为日本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文献保障。多数高校馆还是视觉障碍者综合信息系统SAPIE 的会员,共享制作和收藏点字图书和期刊、录音图书、DAISY 数据。

3.3.9 线上服务与志愿者服务体系

      对于受伤的同学而言,因为出行困难,可以针对受伤同学,对图书馆等书籍的需求应当提供线上服务窗口,通过志愿者和线上申请的一体化流程,实现“送书上门”的服务,提供较为舒适的学习环境。

      以上海健康医学院的案例来看,针对教师群体而开放的图书馆“送书上门”服务,可以借鉴参考。 同样对于图书馆内的低层座椅,可以针对受伤人群开放开放线上预约座位的方式,方便上自习的同学。

3.4 实验室无障碍

3.4.1 实验室入口

    实验室因为考虑到机械、设备等的重要性,为了避免室内进水等问题,会考虑做太高处理并做挡水处理,部分实验室会设置挡水板或者是挡水条,对于使用轮椅和拐棍的同学而言,进出都比较困难,一般实验室做抬高处理,有无障碍坡道方便使用。

      实验室入口应当避免出现较高的阻挡物,通过无障碍坡道实现轮椅的出入,对于挡水板可以采用可拆卸式或者活动式挡水板,以方便进出。

      实验室的地平设计应当尽可能保证保证水平,方便轮椅进出的同时也能够方便实验室器械设备的运入。

3.4.2 卫生间

     卫生间的设计参考3.2.5。

3.4.3 标识系统

     考虑到有多种机械设备,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应当完善机械设备的防护措施,针对视觉障碍等其他情况,应当完善无障碍设施情况,避免实验室内的危险情况发生。

3.5 报告厅无障碍

3.5.1 报告厅入口

      部分报告厅的入口处有台阶,考虑到报告厅基本为阶梯式,以文远楼一层报告厅为例,进入报告厅需要跨越一级台阶,对于使用轮椅的同学或者教师来说,难以做到跨越台阶进入报告厅;报告厅的门应当能够保证能够轻易推开或者使用时处于常开状态。

      对于现状入口有台阶的阶梯教室,同样可以在报告厅内安排备用轮椅,在报告厅门口通过换轮椅的方式进入报告厅,未来应当取消门口台阶的设置,避免通过困难,现状存在高差的报告厅入口可以通过坡道的方式解决。

      作为公共空间入口,不宜采用玻璃门作为主入口的门类型,防止出现分辨不清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实力较弱的人群来说。

3.5.2 座椅

      报告厅座椅前后间距较小且没有预留无障碍席位,对于受伤的同学以及年龄较高的教师来说,报告厅的使用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通过在报告厅前排预留无障碍座位,并且应当保证其要书写的需求,设置可以调节高度和位置的桌子,适当增加座椅间距或者选用可移动的桌椅,现状的座椅间距设置也难以满足一般人群进出和使用,应当合理调节。

3.5.3 讲台

      现状大部分讲台都有一定的抬高,作为报告厅讲台,一般面积都比较大,同样的也有抬高较高的问题,所以在使用时,无法满足轮椅使用者上讲台的需求,也会对拐棍使用者和腿脚不方便人群造成困扰。

      讲台的高度应当适当,考虑到坡度对长度的限制,应该有一定的高度限制,同时完善无障碍坡道和扶手,以确保能够便捷使用。坡道的要求限制参考3.2.1。

3.6 其他

3.6.1 自习室

      部分受访者反映由于宿舍楼离图书馆、教学楼较远,上自习比较麻烦,希望在宿舍楼内部可以开设无障碍自习室,方便找到可以上自习的地方。无障碍自习室可以结合宿舍内公共卫生间和接水处统一配置,同时考虑与爱心屋的距离,或者与宿舍楼底层公共活动中心统一布置,避免对自习室有需求的受伤同学出行较远去图书馆或者教学楼的麻烦。

3.6.2 标识系统

      无障碍表示系统应当包括盲文标志、无障碍标志等设施,盲文标志可分为三种:1)盲文地图:供视力残疾人用手触摸的、有立体感的建筑位置平面图及盲文说明;2)盲文铭牌:采用盲文标识,告知视力残疾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中无障碍设施的位置;3)盲文站牌:采用盲文标识,告知视力残疾人公交线路设站的站牌。无障碍标志可分为三种:通用的无障碍标志、无障碍设施标志牌、带指示方向的无障碍设施标志牌。无障碍标志的设置应当遵循无障碍设计规范,完善有需求的地点以及设施放置的高度和位置,应当醒目,避免遮挡。

3.6.3 综合服务大厅

      综合服务大厅是面向全校师生,集信息咨询、审批办理、管理协调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平台,是学生进行各项校园生活活动申请或者日常活动办理的重要场所。

1)服务台

      现状综合服务大厅其服务台高度并不高,但是对于轮椅使用者的使用较为不便,尤其是在需要进行书写时,由于服务台下方缺少腿部放置的空间,导致轮椅使用者与服务台间距较远。

2)自助打印机、一卡通机器

      对于学生饭卡充值等操作以及部分文件的自助打印,都需要借助于自助打印机或者一卡通机器,机器的高度对于轮椅使用者的操作使用影响较大。

3)楼梯

     对于需要上楼办理业务的同学,可以寻求工作人员帮忙进行操作,其次是完善无障碍电梯的加装,现状综合服务大厅内部并无。

   

第四章 校园生活环境无障碍

4.1设计原则

4.1.1 生活无障碍设计原则

     基于开放包容的原则和通用设计的理念,加强校园生活无障碍建设,旨在平等地保障所有学生的基本生活,打破各类伤残学生与外界的隔离感,进而减少由于行动障碍引起的心理障碍,助力实现教育平等。这不仅体现了学校、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爱,也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重要一环。

4.1.2 校园生活的界定

      广义的校园生活包括学习、休憩、运动、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娱乐等各方面,狭义的校园生活指基本的日常生活,主要由睡眠,洗漱和如厕,吃饭,饭后运动,寄取快递,购物,洗衣和打水这几个基本环节构成。本章所述的校园生活无障碍建设指狭义的校园生活。

图4-1-1 “校园生活手表”

4.2 居住场所

       课前环节的基本流程包括起床、洗漱如厕、上下楼、出入楼门。本节主要是对居住场所的无障碍设计,目的是让行动不便的残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起居,避免因依靠室友产生心理负担,或者因伤减少洗浴、如厕频率。以同济大学为例进行调查和访谈,共有四平路、嘉定、沪北、沪西四个校区,每个校区都安排有相应的宿舍群。

图4-2-1 同济大学宿舍分布

表4-2-1 同济大学宿舍楼基本情况

4.2.1 宿舍屋内


4.2.1 宿舍屋外



4.3 食堂就餐

      就餐环节的基本流程包括:进入食堂、打饭、拿餐具、用餐、倒餐、放餐具、离开食堂。还可能存在的环节包括:到别的楼层用餐、使用卫生间、使用自动贩卖机等。校园食堂应该便于各种伤残、行动不便者进出,包括使用移动辅助设备的人,并使其能够在食堂内独立完成就餐环节的各项活动,避免因行动不便而影响就餐,甚至发生危险。

      以同济大学为例进行调查和访谈。2位受访者会让别人帮忙带饭或买速食,超过1/3的受访者仍有食堂就餐需求,几乎每位受访者都提到堂食的不便。

4.3.1 出入口

4.3.2 电梯

4.3.3 取餐、用餐、倒餐

4.3.4 其他

4.4 寄取快递

4.4.1 驿站出入口

4.4.2 快递柜

4.4.3 人工服务台

4.4.4 代取服务

4.5 洗衣机和热水取用

4.5.1 地面

4.5.2 轮椅使用

4.5.3 其他建议

4.6 康复场地

      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各种手段,以减轻残疾和残障的状况,提高病、伤、残者的功能,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其范畴包括疾病、损伤、先天畸形、老年人以及亚健康状态等,不仅包括了躯体障碍,还包括心理、社会能力、经济能力障碍。康复的具体手段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

      持续的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残障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结合师生特点,校园中康复场地可以分为专业型和生活型。结合现有开放空间设置疗愈花园等生活型康复场地,能够让残障人群获得比健全人更多层面的健康效益[x]。以同济大学彰武校区康复场地现状为例进行调查和访谈。

4.6.1 专业型康复场地

4.6.2 生活型服务场地

4.7 剧院礼堂

4.7.1 前厅:主入口、售票处、卫生间、电梯

4.7.2 观众席

4.7.3 后台和舞台

4.7.4 信息提供与服务

4.8 共建参与

       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不同的能力限制,在不同的生命时期、不同的场合可能遇到与残疾人一样或类似的障碍,自始至终的“健全人”是不存在的。

       因此校园无障碍环境在包容性服务所有弱势群体的同时,也应该鼓励校内所有师生共同参与到无障碍建设之中,以预防未来各类不确定事件,降低损伤。本章以同济大学防护和应急救援体系和心理疏导平台为例探讨师生共建参与措施。

4.8.1 防护和应急救援体系

       无障碍校园不仅要建设包容残障学生的环境,也应该建立防护和应急救援体系。校园内伤害事故随时随地可能发生,完善的防护和应急救援体系能够预防和避免伤害,通过及时响应,有效处置突发伤害并减轻伤害,同时能够保障残障同学生活安全。

      校园常见的应急救援包括气道异物梗阻等紧急救护,创伤出血与止血、关节脱位与扭伤等创伤救护,淹溺、烧烫伤、中暑等意外伤害[x]。针对各类意外伤害应该注重空间防护设计,分层级建立救援体系。

4.8.2 心理疏导平台

       访谈中发现,残障学生渴望独立平等和渴望交流的心理。需要心理疏导的同学害怕麻烦他人,受到特殊关照或者获得过多关注。

       残障大学生由于身体特殊性体验着更多的负性情绪,需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x]。为使残障学生更好融入校园,需要对普通师生进行心理疏导。

1) 校园现状: 缺少针对残障学生的心理疏导平台

       同济大学设置有“同济大学心理中心”公众号平台可进行线上预约,但是关于残障人群心理知识内容较少涉及。

      15%的受访人表示需要心理疏导。生理障碍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影响生理恢复。需要心理辅导的受访者受伤时间一般大于1个月,也存在因为受伤无法运动、影响毕业等情况,长时间受伤导致生活被扰乱更容易诱发心理困扰。

2) 优化措施

  • 构建无障碍环境

       通过建设包容性的校园环境,加快残障学生融入正常校园生活,减少其心理压力。

  • 构建面向残障师生和普通师生的心理健康环境

       结合现有心理平台,利用线上疏导减少残障师生心理焦虑。普及残障救助知识和伤后心理预防,同时以平等心态和残障师生相处。

 

第五章 校园就医环境无障碍

5.1 就医无障碍概述

5.1.1 就医无障碍的概念

      就医无障碍系统建设是指为残疾人、伤病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 体及健全群体平等、安全、方便、合理的获得医院医疗服务及其他服务内容强调系统内所有内容能够“无障碍地使用而规划设置的相关环境、设施设备、 物资物品等辅助措施的整体[1]

5.1.2 就医无障碍的对象

       根据医院门诊患者身体障碍程度不同分为自理型患者、半失能型患者和失能型患者[2]。自理型患者完全可以自理,不依赖他人完成整个就医流程。所以就医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主要针对半失能型患者以及失能型患者。其中,半失能型患者又包含了移动受限者,使用受限者以及信息获取受限者。就医无障碍的面向对象也包含自理型患者及其家属,是“包容性城市”理念下“所有人的无障碍”

表5-1-1 无障碍设计的人群分类

(图片来源: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_伍晨阳)

5.1.3 校园就医无障碍的概念

       校园就医无障碍是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就医无障碍的对象,校园就医无障碍重点内容为大学校园就医相关环境、设施设备、物资 物品等。

5.1.4 校园就医无障碍导则部分框架

5.2 同济大学校医院无障碍就医环境分析

5.2.1 同济大学校医院概述

       同济大学校医院全名为同济大学附 属同济医院分院(原“同济大学医院”),位于上海市赤峰路50号(四平路校区)。医院设有内科、外科等临床科室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医技科室并设有健康体检与特需门诊。医院病房实际开放床位80张,全部为双人间。

图5-2-1 同济大学校医院位置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图5-2-2 同济大学校医院(图片来源:自摄)

图5-2-3 同济大学校医院网页(图片来源:https://shtjh.tongji.edu.cn/index.htm)

5.2.2 同济大学校医院就医需求分析

      校医院本身可以解决大多数的就医需求,且距离最近,能够报销。目前校内学生对于校医院比较信任与依赖。经问卷调研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在受伤后都 会选择到校医院就医。将近60%的受访学生在受伤后前往校医院的频率达到周一次以上,此类学生较为频繁前往校医院就医的目的一般为换药、做理疗,并在伤程后期前往校医院复查、拆石膏等。

图表5-2-1 就医地点问卷调查结果(图片来源:自绘)

图表5-2-2 就医频率问卷调查结果(图片来源:自绘)

5.2.3 同济大学校医院布局

同济大学校医院主楼共分为四楼。主楼设有门诊大厅和服务台。

Ø 赤峰路沿街有口腔科、皮肤科以及针灸科。

Ø 一楼设有挂号收费处、内科、急诊室、检验科等。

Ø 二楼设有外科与专家诊室、体检中心等。

Ø 三楼设有内科病区和手术室等。

Ø 四楼为免疫接种室以及各办公室。

辅楼共五层,设有中药房、理疗诊室等。

图5-2-4 同济大学校医院楼层索引(图片来源:自摄)

5.2.4 同济大学校医院就医路径

       到达同济大学校医院就医,分为校外就医(含跨校区就医)与校内就医等情况。

Ø 校外就医可乘坐公交960路、123路、55路等线路公交车到达,附近有公交车站赤峰路四平路站、赤峰路密云路站;校医院附近有地铁8号线、10号线四平路站、同济大学站。

Ø 跨校区就医嘉定校区-四平路校区可乘坐校车或乘坐北安跨线公交车,用时约1小时50分钟。

Ø  校内就医一路线般为经过,途径XX、XX

5.2.5 同济大学校医院就医流程模拟

进入医院

Ø 室外广场/通道

       同济大学校医院室外通道宽度在3-3.6m左右,院区人行入口地面处材质为混凝土及带花纹地砖,防滑性较好。外接市政道路的地面是沥青混凝土路面。

Ø 盲道

      同济大学校医院室外人行道设置了盲道,盲道宽XXmm,每块长XXmm,盲道采用XX材质。但城市道路与院区衔接处、建筑人行入口处、通往门诊综合楼的通道上未设置盲道[3]

Ø 无障碍坡道

       同济大学校医院入口设置了无障碍坡道。现状无障碍坡道共有约10处,一般为50cm高,宽1.5m-2m,长2m-4.5m不等。有受访学生反映个别无障碍坡道稍陡,也有学生表示部分无障碍坡道不是全天开放。

Ø 台阶

       同济大学校医院现状台阶采用带防滑花纹的地砖;台阶的颜色未与地面铺地颜色区分,但主要出入口处的台阶边缘处粘贴了警示花纹胶带,使台阶变得醒目;部分台阶两侧未设置扶手。

      台阶基本结合无障碍坡道设置。基本满足无障碍要求。

Ø 建筑出入口

       同济大学校医院主楼共有5个出入口,其中主要出入口是位于南侧的门诊入口,主要出入口处设置门廊。

       门口的防风帘给部分行走不便的患者带来了麻烦,其余给就医者带来不便的状况可能还有手中的物品无处安放、下雨天时雨伞无处收纳等等。

Ø

      校医院主入口门为感应门,为方便使用长期打开;宽度约为3m,无室内外高差,方便轮椅回转;门扇为玻璃材质,未与周围墙面产生颜色差,但粘贴了医院标识,方便识别。

     医院内其余门多为拉门,有把手和视线观察玻璃,未在距地面350mm处设置护门板;个别门把手较高,不利于乘坐轮椅人群使用。

Ø 走廊及地面

      校医院的走廊宽度一般为2m,设置候诊座椅的通道宽1.5m左右,基本符合规范。室内地砖为大理石及瓷砖,有个别受访学生反映瓷砖地面较滑。

       大多室内通道两侧设置连续扶手,一二楼候诊区域未设置扶手,通道两侧未设置高350mm 的护墙板以防止轮椅碰撞造成墙面破损。

候诊就医

Ø 挂号/取药

      同济大学校医院挂号/取药处位于主楼一楼。目前同济大学校医院挂号/取药台高度为1m左右,且台面下未预留容膝空间。较高的台面则给使用轮椅的就医者带来了不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5%的同学表示在挂号和取药的环节需要人帮忙。

     挂号/取药台等服务设施的低位设计是医疗建筑无障碍设计的细节体现,其带来的便利不仅方便就医者,也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Ø 候诊

       同济大学校医院候诊区走道宽度在2.5m左右,有足够的轮椅停留空间,但没有无障碍标志提示。

     同济大学校医院候诊区设置语音播报系统与电子屏播报候诊信息。

      医院室内需配备电子显示屏与语音播报系统,注重语音播报系统的提示频率以及音量,保障患者能够及时根据指示就医。电子显示屏需要注意考虑视障人士的需求,调节显示屏色彩、字号大小,保障字体、声音对各类残障人士都能够便于使用。

Ø 楼梯

     同济大学校医院主楼内共2部楼梯以及1部直通2楼专家门诊的楼梯;普通楼梯为双跑楼梯;楼梯踏面长30cm,高度为 15cm;楼梯两侧设置无障碍扶手。

       踏步设置防滑条,踏面与踢面颜色未能区分和对比,基本可以满足无障碍需求。但楼梯入口处的推拉门和防风帘可能带来不便。

Ø 电梯

      访谈中有个别学生提到校医院内的梯里没有设置无障碍按钮,为就医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同济大学校医院内共1部电梯,电梯内未设置无障碍按钮;电梯轿厢尺寸为1.2m*2.4m,轿厢内未设置扶手;电梯门开启/关闭时间在10s以上,设置了抵达音响,为病床梯。

Ø 扶手

      同济大学校医院扶手主要结合室内通道、楼梯设置,墙边扶手高度700mm,楼梯扶手高度900mm;个别受访学生提到校医院内的楼梯扶手方便脚踝受伤的同学借力。

Ø 卫生间

      访谈中有个别学生提到校医院卫生间使用不便。同济大学校医院主楼内每层有1处卫生间,门口标牌表示无障碍厕所,但未设置无障碍设施。卫生间入口和通道宽度约为1.2m,不方便轮椅回转;卫生间洗手台高度1m左右,不方便使用轮椅的患者使用;入口处未设置防滑设施,有警示标牌;卫生间内未设置无障碍厕位与呼救按钮。

Ø 病房

       同济大学校医院病房实际开放床位80张,全部为双人间。主要位于主楼三楼。

       病房里未设置无障碍设施,病房外通道宽度为2.5m,病房内部分区域如两床之间无足够的轮椅回转空间。

Ø 理疗室(待补充)

      同济大学校医院设置理疗室XX间,为单/双/多人间,共有XX间。

      主要位于辅楼四楼。理疗室内设置/未设置无障碍设施。

就医完成

5.3 就医无障碍建设需关注的其他方面

5.3.1 标识导向系统

      目前,校医院内的标识系统包含总平面图、楼层科室索引等。尚缺少其余无障碍标识。

     校医院院区室外应设置完整的标志导向,主要有道路出入口标志、道路指引标志、建筑单体标志、建筑出入口标志、服务设施标志、总体平面图及户外形象标志。[3]

     室内各级指引系统中需考虑设置盲文以及手语导医系统。标识应当醒目,避免遮挡,用文字+色彩+图形的形式来照顾残障人士的需求,注意采用适当的字号大小。

5.3.2 信息化建设

      同济大学校医院线上平台有校医院网站,包含就医指南、新闻资讯等板块。

    但目前网站管理欠佳,咨询板块中的留言无人回复,网站互动性差,需要及时改善。

5.3.3 导诊服务

      校医院网站表明“给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分诊服务,指导患者就医,最大能力地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主动提供义务导诊,介绍就医流程使患者顺利到达各诊室;对危重、行动不便的患者组织人员实行导诊。“

       校医院主楼设置了服务台,可提供导诊服务。目前校医院未设置志愿者以便更好帮助就医者。医院需要为有需要的患者及时提供服务,更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

5.3.4 照明设施

       目前,同济大学校医院采用白炽灯X照明,照明程度低,灯光为冷色调。不能保证就医者的安全。

5.3.5 环境卫生

       现状同济大学校医院卫生状况一般。

       良好的卫生状况与干净明快的医院环境能够在心理上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也能够避免如地面积水等场景带来的安全隐患。

5.3.6 其他(待补充)

5.4 无障碍医院案例

5.4.1 斯波尔丁康复医院

      斯波尔丁康复医院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坐落在查尔斯顿海军造船厂的一角。[7]

       该项目的设计以患者为先,充当起了加快恢复的治疗角色。玻璃幕墙将阳光引入室内,营造出开阔感,让患者和游客在每一层楼都能欣赏壮丽的港口景色。

       医院的设计考虑到了每一个方方面面——街道层的入口、低而圆的前台、带定制橱柜和自动遮阳的病房病员电梯私人浴室 及私人冰箱、家属就寝设施、病人与访客的无线网络连接等设施。

图5-4-1斯波尔丁康复医院(图片来源:霍思设计集团公众号)

图5-4-2斯波尔丁康复医院标准病房(图片来源:世界建筑公众号)

图5-4-3斯波尔丁康复医院病房夜间布局方案(图片来源:世界建筑公众号)

图5-4-4斯波尔丁康复医院护士站及病房层公共等候空间(图片来源:世界建筑公众号)

      为了帮助病人重建自理能力,康复医院还提供门诊服务、水疗池、两座大型体育馆、日常活动配套设施、过渡期病员公寓以及位于两层住院楼层的卫星健身房。刊载于《世界建筑》201910期。

图5-4-5斯波尔丁康复医院便于轮椅病人使用的洗手台(左)桌子容膝空间节点图(右)

(图片来源:世界建筑公众号)

5.4.2 韩国大田大学附属大田韩医医院

      韩国大田大学附属大田韩医医院是韩国大田大学的附属韩医医院,位于韩国大田广域市。

Ø 地面停车坪专设了残障人士停车位,并且位置靠近医院入口,为残障人士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地面喷涂蓝白色图形,是残障人士停车位的国际通用标识。

Ø 电梯口地面的提示盲道,用来提醒视障人士现在所处的空间位置。还有一台残障人士的专属电梯,轿厢门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确保轮椅可以自由回转。

Ø 药房入口的推拉移动门,加上宽敞的出入通道,轮椅通行完全没问题。 [8]

Ø 医院品牌标识全部重新设计,包含无障碍标识。

图5-4-9大田大学附属大田韩医医院标识系统(图片来源:霍思设计集团公众号)

5.5 小结

5.5.1 无障碍就医环境的设计要素

Ø视觉的无障碍设计

       主要体现在颜色、造型等方面。容易感知的色彩是医院室内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Ø听觉上的无障碍设计

      考虑语音系统的频率、响度,语音器材分布的合理性,还应考虑手语的配合。

Ø 行动功能上的无障碍设计

     医院的地面应该尽量平整、防滑,避免高低变化,设置无障碍标识,同时在设计时尽量减少坡度,各空间的走廊等处设置适度的双向扶手。

5.5.2 无障碍医院的设计原则

Ø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医院无障碍设计的首要原则,弱势群体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摔倒、碰撞等意外,所以在设计时,更应该将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考虑在内。

Ø 通用性原则

      设计能够被所有人使用,不仅要考虑为残障人士提供方便,也应该考虑为社会群众提供便利,将无障碍设计使用的有效性扩到最大,提供各种人群使用的公共空间。

Ø醒目性原则

      无障碍设施等内容要尽量醒目、易于识别,并且针对不同的使用者,结合他们的行为特点等方面进行不同的设计[9]

Ø 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无障碍设计包括设施设计尺寸上的合理,使用环境空间的合理,人对设施使用姿势的合理等,基于人体工程学,能保证无障碍设计的合理性。

Ø 便捷性原则

      关注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效率。简单便捷的操作则能达到无障碍设施的功能,无需动作上反复变化操作,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使用者体能的消耗。给使用者体上带来便捷的使用感受,给心理上带来一定的使用满足感[10]

参考文献

[1]医院室内设计丨医院无障碍设计探讨_香港澳华http://www.hkaohua.com/page.aspx?id=410&classid=57

[2] 伍晨阳.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3]伍晨阳,王军.综合医院门诊部交通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34):122-127.DOI:10.19892/j.cnki.csjz.2020.34.22.

[4]设计师们须了解的医院无障碍设计小常识_巨翰健康照顾空间规划公众号

[5]无障碍与当代住区[M]. 辽宁人民出版社 , 陈兴涛, 2019

[6]康复医院无障碍设计,注意这些细节… | 医建干货_建医界公众号

[7] 帕金斯威尔建筑设计事务所 | 斯波尔丁康复医院 | 无障碍设计:为所有人_世界建筑公众号

[8]全国助残日丨看看医院里的这些无障碍设计,也太贴心了!_霍思设计集团公众号

[9] 无障碍设计在医院室内公共空间的运用“法则”_睿医界公众号

[10]有原则才有发展|医院无障碍设计_医匠设计公众号

 

第六章 校园无障碍信息共享平台

6.1 无障碍校园网站建设实践案例

       本板块主要介绍国内外大学无障碍校园网站建设案例,并从网站使用形式、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类型以及网站负责部门等方面对比本导则目标建设的无障碍校园网站,以突出目标建设网站的创新性。

6.1.1 UCL大学无障碍网站

Ø 无障碍校园服务

(1)总体简介

       UCL大学无障碍校园网站是由伦敦大学和英国AccessAble网站合作建立的,其目的是为每个残疾人和护理人员提供服务,无论是否有障碍,包括因其他原因而面临访问问题的人。网站同时提供UCL大学包容性设计策略和网站团队联系方式等内容。

      网站提供伦敦大学免费在线详细访问指南(可下载为pdf文件),主要包括建筑服务,UCL大学学院建筑物访问指南和UCL大学访问路线等内容。

图6-1-1 UCL大学无障碍校园网页截图(图片来源:网络)

(2)建筑和服务:

       网站提供校园的各类服务及无障碍设施分布地点指南,并可点击后自动链接至建筑物访问指南。

图6-1-2 UCL大学建筑和服务指南(图片来源:网络)

(3)UCL大学学院建筑物访问指南

       网站提供学院特色建筑物访问路线、建筑物内部服务及设施详细介绍、建筑物内无障碍设施及紧急出口等介绍、信息求助方式以及相关辅助功能符号指南等。该项服务可通过关键词搜索目标建筑访问指南,也可根据场地类型或无障碍辅助功能符号进行筛选。

图6-1-3 UCL大学建筑物访问指南内容(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指南主要采用文字形式描述建筑物内外设施尺寸、环境设置、无障碍路线、设施无障碍使用指南及辅助系统装置等,并配以必要的图片,以更好地说明。

       以外部通道(主入口)的入口处信息为例,包括对讲机的高度,入口需要钥匙卡,读卡器/锁位置是否允许轮椅使用者进入,门的宽度及打开方向等信息。

图6-1-4 UCL大学建筑物访问指南网页(图片来源:网络)

(4)UCL大学访问路线

       网站提供从校园内某宿舍区去往校园内及周边建筑物各处的15条路线指南,包括路线指引,步行时间,途径路口及街道环境,交通环境,潜在危险和相关无障碍辅助功能符号及行动指南等信息。指南主要采用文字形式描述信息,并配以必要的图片,以更好地说明。

      该项服务可通过关键词搜索目标建筑访问指南,也可根据场地类型或无障碍辅助功能符号进行筛选。

图6-1-5 UCL大学访问路线指南内容(图片来源:网络)

Ø 残疾学生无障碍服务

(1)总体简介

       与学生无障碍相关的所有事项均由UCL大学残疾,心理健康和健康团队管理。残疾或长期有健康状况的学生可通过填写问卷以提出服务申请。服务内容包括服务对象类型,问题预约咨询,资助申请, NMH(非医疗助手)提供者与需求评估员指南、无障碍学习生活技能与技巧学习资源,考试调整与向日葵挂绳计划(帮助隐形残疾学生)等。

图6-1-6 UCL大学残疾学生服务指南(图片来源:网络)

(2)服务对象类型

       网站服务对象包括:①感官残疾(例如被认证为盲人或部分失明的个体,聋哑人);②物理残疾;③肌肉骨骼疾病;④长期健康状况(如糖尿病或癫痫);⑤长期心理健康状况(如抑郁症或饮食失调);⑥临床上极度脆弱 ;⑦社交或沟通差异(如自闭症);⑧特定的学习差异(SpLD)(如诵读困难)等学生。

(3)问题预约咨询

      该服务可申请预约校内专门的残疾关怀团队,为申请者提供支持性的实用建议,帮助申请者联系专业部门或服务以解决其无障碍生活的问题。但是该项服务不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特别的是,如果是一年级本科生可直接联系所在学院或部门的学生顾问进行交谈。

图6-1-7 UCL大学一年级本科生问题咨询服务链接(图片来源:网络)

(4)资助申请

       网站提供残疾英国和国际学生可申请的资助类型及申请途径。该项功能可帮助申请者检查是否具有申请资格以及申请资助的具体用途。

图6-1-8 UCL大学残疾英国学生可申请的资助(图片来源:网络)

(5)NMH提供者与需求评估员指南

     该项服务概述了NMH提供者在与UCL学生合作时应注意的关键信息,包括:①NMH提供者进行预订房间、访问建筑物、财务等活动时应提供的信息;②提供帮助服务的人员信息和相应的招聘途径;③校内服务联系人员信息等。

(6)无障碍学习生活技能与技巧学习资源

      这项功能提供一系列信息表格和链接,涵盖各种学习技能,视频教程,职业和物理访问指南。服务内容包括:①数字无障碍中心预约以帮助残疾学生独立学习;②时间管理工具,包括视频录制,创建思维导图,编辑声音以及云管理文档的程序;③辅助功能提示,可以使用名为Sensus Access的程序将PDF,JPEG和其他文件转换为电子书,文本文件,音频或盲文;④就业服务,为残疾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及接受其就业信息;⑤物理可访问性资源,包括UCL校园周围建筑物的可访问性;⑥学术学习技巧,包括学术沟通技巧,图书馆技能,研究技能,为论文和项目写作等;⑦平等,多样性和包容性(EDI)网络,为残疾,种族,性别,宗教和信仰以及性取向以及其他平等倡议有关的问题提供有用且更深入的信息;⑧向日葵挂绳隐形残疾方案,帮助“隐形”残疾人谨慎地发出信号,表明他们在公共场合可能需要额外的帮助。

(7)考试调整

      该服务提供有关残疾或有健康状况的学生的考试调整的完整详细信息。包括调整类型,申请方式,截止日期及常见问题。

      考试可根据申请者情况及提供的证据,将考试调整为:①使用 PC 和辅助软件考试;②提供参加考试和带回家试卷的额外时间;③提供大号或盲文格式的试卷;④提供阅读器或抄写员;⑤提供经过改装或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⑥在较小的场地进行考试等方式。

(8)向日葵挂绳计划

      该项服务提供向日葵挂绳的申请途径,以响应2016年提出的隐形残疾向日葵挂绳计划倡议。徽章和挂绳表明佩戴者有隐形残疾,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或帮助。

图6-1-9 UCL大学向日葵挂绳图(图片来源:网络)

Ø UCL大学残疾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服务

这项功能提供有关残疾和无障碍环境的信息和指导,更多的是提倡残疾平等意识。服务内容包括:

①各类残疾或疾病的基本信息与知识;

②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的指导材料;

③面向讲师的辅助功能指导说明;

④辅助功能和残障人士 IT 支持;

⑤有关如何预订手语翻译的信息;

⑥举办无障碍活动的注意事项/流程;

⑦心理健康和福祉团队;

⑧校园残疾意识培训;

⑨校园进行无障碍调整界定及相关协议,包括资金等方面;

⑩创建无障碍可访问内容的方法及工具

图6-1-10 UCL大学残疾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服务指南(图片来源:网络)

Ø UCL大学残疾工作人员及其管理人员服务

      这项功能目的是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个人经历中了解有关UCL可访问性支持的更多信息。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提供服务。

图6-1-11 UCL大学学生和工作人员经历视频(图片来源:网络)

Ø 网站形式无障碍

       网站提供无障碍浏览工具栏,帮助存在视力、听力障碍的浏览者阅读网页内容,此外,还提供解释网页内容的手语视频。

图6-1-12 UCL大学无障碍浏览工具栏(图片来源:网络)

6.1.2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网站建设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网站是由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委托清华大学成立的,依托于于清华大学智库中心管理,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运营的。

      其目的是介绍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的各研究动态以及相关活动,更注重的是无障碍建设的科学研究。

      网站提供服务包括发布无障碍新闻动态,无障碍专家观点,推荐阅读内容,学术科研动态、论坛沙龙活动信息以及交流合作等。

6.1.3 导则无障碍校园网站建设

      本导则目标建设的无障碍校园网站结合上述网站实例,包含网站浏览无障碍和校园无障碍服务两方面。

Ø 网站浏览无障碍

网站除使用文字和图片描述网页功能信息外和无障碍浏览工具栏等,本网站更加重视使用网站不便人士的界面使用友好性,包括:

①采用中文手语和英文手语两种方式为残疾人士提供观看网页的服务;

②提供网站语音导航帮助残疾人士无障碍使用该网站;

③通过校内电子地图标注校内各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提高校园访问指南的直观性,

图6-1-13 网站浏览无障碍方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Ø 校园无障碍服务

      网站提供的服务除前述实例包括的建筑物、路线及服务访问指南,团队联系方式,无障碍校园设计导则,无障碍辅助功能符号,无障碍发展研究动态及相关活动等之外,结合校园实际生活情况,提供交通、学习、生活、就医等多方面无障碍服务,以及校内志愿服务指南等功能。

Ø 网站运营方

      该网站为学校教授课题组研究项目成果之一,由教授学术团队和学校双方共同运营建设。

图6-1-14 无障碍校园网站建设架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6.2 信息发布

      本板块主要介绍校园内部无障碍设施的信息、校内无障碍标识的含义、最新的无障碍研究等。

6.2.1 校内无障碍设施及其位置信息

网站提供校园内部的各类无障碍设施信息,包括坡道、无障碍电梯、盲道、无障碍厕所、升降机等,以及教室、食堂、图书馆、演讲厅等各类场所每个楼层的各类无障碍设施。主要有两种形式:

(1)一种通过电子地图方式,标注整个校园内的各类无障碍设施的分布,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不同的无障碍设施图标进行相应的查询;

(2) 一种通过表格形式或图片形式,详细列出建筑物各个楼层的无障碍

图 亚利桑那大学交通无障碍页面搜索前后(图片来源:网络)

图 香港大学校内无障碍设施信息(图片来源:网络)      图 浙江大学校内无障碍设施平面图(图片来源:网络)

6.2.2 校内无障碍设施及其位置信息

       在校园环境中应尽可能提供较多的标志和信息源,以适合各种残疾人的不同要求,使人们能最大范围地感知所处环境的空间状况,减少潜在的心理不安全因素。无障碍标识系统可以通过各种符号和标志引导肢残者的行道路线,以触觉和发声体帮助视残者判断行进的位置和方向。

       因此,在此板块提供校内无障碍标识系统的全部信息,并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展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方法。

图 无障碍标识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6.2.3 无障碍研究进展发布

此版块主要发布以下四部分内容,展现网站对校园内外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持续关注和研究。

(1) 国内外无障碍辅助技术的最新科技、学术研究成果;

(2) 校园内外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案例分析;

(3)专家、学者的相关观点见解;

(4) 相关的学术沙龙、交流合作、课程讲座、无障碍创新设计竞赛等新闻资讯。

图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图片来源:网络)

6.3 综合服务

6.3.1 交通服务

本版块涵盖了校内无障碍交通轮椅路线和校区之间的出行信息,并重点强调交通无障碍服务信息。

Ø 校内的无障碍路线图

       标注前往校内主要建筑物的无障碍路线及沿途上的无障碍设施。

Ø  学校各校区的无障碍停车地图

       包括地面地下停车场位置,无障碍停车位,停车点数量。

Ø  学校各校区各种交通方式的出行信息

      包括时刻表,路线、候车地点、费用信息等,包括跨校区的定班车,以及通过专线、公交、地铁前往火车站机场等主要交通枢纽交通路线。可以对比不同交通方式的优劣给出出行建议,以及补充强调校区之间无障碍出行的信息、路线。

图 香港大学无障碍轮椅路线

图 浙江大学无障碍停车地图

图 嘉定校区主要交通方式和候车站点(数据来源:“包子曰”公众号)

6.3.2 学习服务

Ø  图书馆书籍”送书上门”服务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图书馆曾经试点过该项服务,但服务对仅包括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图书馆可以考虑为身体不便的师生均提供免费送书的服务,读者提前在网站进行申请委托结束,完成找书后可以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在约定时间和地点凭借一卡通信息完成送书、取书服务。

图 “送书上门”服务申请单

6.3.3 生活服务

Ø  申请爱心屋和护工

      简要介绍爱心屋及其内部无障碍设备情况,设备信息包括无障碍浴室和卫生间、是否配备消防闪光灯、自动开门器等。

       介绍爱心屋的申请流程,需要提交残疾文件和证明,由行动不便的师生填写申请并提交给学校有关部门审核。网站提供申请指南以及相应的申请系统链接。具体流程包括:

(1)网站申请爱心屋:包括上传受伤或残疾证明、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填写爱心屋设施需求;

(2)爱心屋负责人审核申请者情况:审核资料真实性、统计汇总申请者信息及需求;

(3)爱心屋负责人按需分配爱心屋:根据申请者需求分配合适的爱心屋,系统减少爱心屋和设施数量;

(4)申请学生确认爱心屋分配结果:如无异议则确认爱心屋分配结果,如有异议则反馈是否可以调整;

(5) 爱心屋入住:申请者可以选择是否需要入住帮助,如果需要帮助,则可链接至志愿者系统,根据需要匹配志愿者。

图 同济大学爱心屋内部设施

6.3.4 就医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就医无障碍服务:

(1)简要介绍校医院、前往校医院的就医路径等交通信息、校医院的无障碍服务和辅助设施的位置信息、校内就医流程;

(2)提供租借轮椅和拐杖等辅助设施的租借归还信息和程序,保证租借流程清晰,方便受伤的同学们能够提早预约设施,节约就医时间。

(3)提供校内就医预约就医、取药服务,为出行困难的师生预约视频就医,受伤同学可以通过志愿者系统寻找志愿者帮忙代取药;

6.4 志愿者系统

6.4.1 主要成员

      除了网站负责人之外,网站的志愿者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求助者可在系统内发布求助信息,信息包括时间、地点、求助内容、无偿或有偿等。系统根据求助类型进行板块划分与筛选,以便志愿者查询求助信息。

       校内志愿者团队发布信息招募固定岗位的志愿者工作人员以及发布该团队组织志愿项目。

      志愿者在平台上注册ID,志愿服务类型、志愿者服务区域、服务对象等,系统可根据以上信息进行板块划分与筛选,帮助寻求帮助的人更精准找到所需志愿者。志愿者联系方式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因此需进行加密保护处理。只有网站注册用户且平台已匹配求助订单的求助者才可联系相应的志愿者。发布模式可参考滴滴打车、美团外卖等模式。

图 上海志愿者网站首页(图片来源:网络)

6.4.2 志愿信息发布

志愿项目和求助信息发布;

(1)志愿动态:包括优秀志愿行为和活动介绍;

(2)线上培训:如在疫情期间可以发布关于防控志愿者个人防护用品穿脱示范视频,简单的手语培训,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施的使用视频或图示。

图 上海志愿者网站“志愿风采”

图 上海志愿者网站“专业培训”

6.4.3 主要流程

志愿者系统通过网站/微信小程序发布志愿项目、求助信息、评价志愿服务、接单、奖励兑换、签到等,管理后台负责志愿服务项目设置、志愿者信息管理、派单、志愿者服务订单、志愿者积分/等级管理,统计分析等。志愿者系统主要使用流程包括:

(1) 愿意提供志愿服务的同学注册成为志愿者身份;需要志愿服务的同学注册成为用户身份;校内志愿者团队发布信息招募固定岗位的志愿者工作人员以及发布该团队组织志愿项目;

(2)求助者根据需要在志愿板块论坛内发布求助信息,信息包括时间、地点、求助内容、无偿或有偿等;

(3)志愿者根据自身情况在志愿板块内进行志愿服务接单,依据时间优先和志愿者等级优先为筛选原则,平台对双方建立匹配关系并跟踪志愿服务情况;

(4)志愿服务结束后,志愿者确认志愿服务订单完成并领取相应报酬(若订单有偿),求助者确认求助订单并支付相应费用(若订单有偿);

(5)求助者可对志愿者提供的服务进行评级打分,以此为根据评价志愿者等级,并作相应的奖励。

(6)平台定期对志愿行为进行统计分析。

图 志愿者系统生成服务工单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图 志愿服务系统后台统计分析示例(图片来源:网络)

6.5 网页形式无障碍

6.5.1 受益群体

       主要针对身体机能差异化人群,如由于身体机能丧失或弱化,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信息使用受影响的人群,包括残障人群、老年人群、身体机能未发育成熟的幼年人群等,以及有特殊需求的健全人,如喜好借助辅助阅读器阅读网页内容等的人群。

6.5.2 无障碍化标准

《网页内容无障碍指南》(WCAG 2.0)

《Web信息无障碍交流通用设计规范》

《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

《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37668-2019)

6.5.3 设计原则(以WCAG 2.0 为例)

可感知性:所有非文本内容提供替代文本,使其可以转化为人们需

要的其他形式,如大字体印刷、盲文、语音、符号或更简单的语言;为时基媒体提供替代;创建可用不同方式呈现的内容(例如简单的布局),而不会丢失信息或结构;使用户更容易看到和听到内容,包括把背景和前景分开。

可操作性:所有功能都能通过键盘来操作;为用户提供足够的时间

用以阅读和使用内容;不要设计会导致癫痫发作的内容;提供帮助用户导航、查找内容、并确定其位置的方法。

可理解性:使文本内容可读,可理解;让网页以可预见的方式呈现和操作;帮助用户避免和纠正错误。

鲁棒性:最大化兼容当前和未来的用户代理(包括语音识别软件、替代输入设备、屏幕放大镜和屏幕阅读软件等辅助技术)。

图 中国南方航空无障碍浏览设计

 

附录A:无障碍校园环境设计建设指标

无障碍水平交通

7.A1 水平通道

7.A2 盲道

7.A3 无障碍标识

无障碍垂直交通

7.A4 楼梯与台阶

7.A5 坡道

7.A6 垂直电梯与升降台

7.A7 自动扶梯

室外其他要素

7.A8 人行道

7.A9 缘石坡道

7.A10 人行横道

7.A11 其他设施

室内其他要素

7.A12 无障碍门

7.A13 无障碍厕所

附录A编写说明

  1. 以校园日常交通、学习、生活等活动的无障碍需求为中心,附录A主要列明各类共用室内外设施的具体设计要求。一些场所对部分设施有其他特殊要求,这里不再单列。
  1. 人行横道章节涉及校园外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应参考已有交通设施设计相关规范,附录A不列明具体设计参数,仅补充无障碍设计建议。
  1. 附录A以国内现行主流无障碍涉及规范为基础,并结合海外相关设计指南。综合整理的基本原则为:① 国内外规范在相关条目下均列明设计数值时,以国内规范为准;② 国内仅有条目而国外指南列明数值的,参考国外数值要求;③ 国外指南所列条目国内规范并未涉及,但综合考虑符合国内需求的,以插入框的形式列出。④ 国内规范并未涉及且综合考虑不符合国内需要的,附录A不列出。
  1. 参考资料跨越不同时期,但无障碍设计要素与参考值基本没有变化,因此附录A并未按规范和指南的发布时间先后决定可参考价值等级,但需要注意部分内容因设计理念差异、经济水平不同、技术发展更替的原因,较新的规范更具有参考价值。
  1. 附录A编写内容不包含对施工环节的要求,但是施工品质对于无障碍环境品质有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

国内无障碍设计规范:

1.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及相关技术指标图册

2.建筑与市政工程通用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

3.城市公用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指南(GB/T33660-2017)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国外无障碍设计指南:

1.公共交通機関の旅客施設の提供に関する移動等円滑化整備ガイドライン(日本公共交通工具客运站场的出行等便利化建设指南)

2.道路の移動等円滑化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 (道路交通便利化出行指南)

3.ADA Accessibility Standard (2010)

4.McGill Standards for Barrier-Free Campus (June 2004)

5.The Highway Code by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the UK (2005)

6.“Tactile Paving” by Project Bureau Toegankelijkheid under the authority of DeChronisch zieken en Gehandicapten Raad (CG Raad) Nederland (2012)

7.Design Manual for a Barrier Free Environment in Universities/Colleges for allIndia Council for Technical Education

7.A1 无障碍水平通道

7.A2 盲道

7.A3 无障碍标识

7.A4 楼梯与台阶

7.A5 坡道

7.A6 垂直电梯与升降台

7.A7 自动扶梯



7.A8 人行道

7.A9 缘石坡道

7.A10 人行横道

7.A11 其他设施

7.A12 无障碍门

7.A13 无障碍厕所

附录B:无障碍校园环境建设线上服务体系案例

国内线上服务体系案例

7.B1 清华大学

7.B2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国外线上服务体系案例

7.B3 福祉大学

7.B4 立教大学

7.B5 北海道大学

国内外经验总结

参考资料:

  1.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网http://www.adi.tsinghua.edu.cn
  1.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网址http://gl.njts.edu.cn/
  1. 日本福祉大学における障害学生支援の取り組みと今後の課題
  1. 立教大学図書館におけるしょうがい学生支援の取り組み―ラーニングアドバイザーによる発達しょうがい学生への支援体制
  1. 特別修学支援室と連携して行う,障害のある学生へのサービス : 北海道大学附属図書館の事例

国内线上服务体系案例

7.B1 清华大学

7.B2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国外线上服务体系案例

7.B3 福祉大学

7.B4立教大学

7.B5北海道大学

国内外经验总结

Ø 体现包容性:

对校园中行动不便者的关怀,可以体现校园对知识探索者的包容性,使得每位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进修学习机会。

Ø 构建明确的组织架构:

如清华大学、福祉大学设置明确的组织架构,明晰职责与权限;

Ø 丰富完善支援服务体制机制:

支援体系的完善,通过完善的支援体系明确被支援对象的主要需求,制定合适的支援计划;

Ø 有实体空间和设施:

依托图书馆、自习室、休息室等实体空间开展无障碍关怀支援活动,并且配备行动障碍者可能需要的专业设备;

Ø 鼓励师生专业帮扶:

      志愿者应当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训,并且完善对残障同学帮助的活动类型和范围;

      通过设置奖励体制以奖励更多的志愿者;

       完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包括各项活动的申请以及帮扶对象信息的获取,残障信息的共享能够使得支援机构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残障学生的需求,无障碍自修室等的预约等,实现一体化体系构建;

Ø 提供全过程、一体化、个性化的服务:

    同一学习顾问尽可能的支援情况较为相似的同学;

    通过完善的的支援体系实现“入学——毕业”全过程的帮助服务;

Ø 扩大影响与合作范围:

      通过与其他机构的联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可以提供更多专业的服务,包括外聘专业医疗人员等;

     增设无障碍支援的选修课程,并且为残障人士提供校内实习的机会;

      相比于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普通高校的残障同学比例较少,可联合其他高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或者省市图书馆、残联共同建立。

参考文献

[1]潘海啸,熊锦云,刘冰.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理念发展趋势分析[J].城市规划刊,2007(02):42-46.

[2] DTI Foresight: The age shift-priorities for action[R]. Report of the Foresight Ageing Population Panel, LondonDepartment of Trade & Industry, 2000.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人大网[EB/OL]. http://www.gov.cn/guoqing/2021-10/29/content_5647618.htm,2021-10-29.

[4]郭良.医院室内设计|医院无障碍设计探讨.香港澳华 [J/OL].http://www.hkaohua.com/page.aspx?id=410&classid=57,2020-05-18.

[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摘要)[EB/OL].https://www.baidu.com/link?url=fJIuQmKnt7eP08LzlfxgSb0ZVyKuGmjM7cFxZkngVsFGZ1CAxulCOWVbDiZ7l5rTUEJ90kduKqQMx3xj6FFQBFijkFjqUguV2XTas_w23Ag_oNJglI6UsZFKRlnlAN&wd=&eqid=bede30f40005d2d00000000362b99db1,2007-11-30.

[6]GB 55019-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S].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

[7]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

[8]联合国. 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人类住区[EB/OL].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zh/cities/,2021-04-23.

[9]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htm,(2014-03-16)2021-04-23.

[10]宋超凡.大学校园无障碍环境建构之行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11]刘贤伟.发达国家的“全纳教育”对我国特教政策和立法的启示[J/ OL]. https://spe.hpe.cn/P/C/274404.htm,2019.

[12]潘海啸,华夏,施瑶露. 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无障碍交通环境建设[J]. 交通运输研究,2021,(73):2-10.

[13]刘兵.北京市部分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防护现状调查[D].北京体育大学,2019.

[14]田辉.日本“全纳教育”政策的确立——从“特殊教育”走向“特别支援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1(06):42-44.DOI:10.16855/j.cnki.zgmzjy.2011.06.20.

[15]廖菁菁.从全纳到高质量:日本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新进展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8,45(05):16-28.

[16]生川友恒.日本福祉大学における障害学生支援の取り組みと今後の課題[J].研究会<事例報告>,2017.

[17]原修.立教大学図書館におけるしょうがい学生支援の取り組み―ラーニングアドバイザーによる発達しょうがい学生への支援体制[J].大学図書館研究,2018,3(108):1713-1-1713-9.

[18]小林泰名,栗田とも子,河野由香里.特別修学支援室と連携して行う,障害のある学生へのサービス―北海道大学附属図書館の事例[J].大学図書館研究,2018,3(108):1714-1-1714-9.

[19]牟远明.特殊院校信息无障碍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9):27-28+35.DOI:10.16871/j.cnki.kjwhc.2020.09.012.

[20]张秋梅,袁傲冰,李薇.城市街道家具的无障碍设计[J].城市问题,2011(04):42-44.DOI:10.13239/j.bjsshkxy.cswt.2011.04.005.

[21]周俊荣,谢卫容,马爱兵,王忠英.公交车无障碍化结构改造设计[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3):30-31.DOI:10.16107/j.cnki.mmte.2016.0264.

[22]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

[23]AccessDesign.Restaurants: Maki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Accessible [J/ OL]. AccessDesignME.org.

[24]沈露姗, 卢红霞, 叶欣,等. 高校食堂无障碍设计与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下,2016.

[25]崔雯婧.社区公园老年康复运动场所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26]伍晨阳.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综合医院门诊部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27]伍晨阳,王军.综合医院门诊部交通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34):122-127.DOI:10.19892/j.cnki.csjz.2020.34.22.

[28]巨翰健康照顾空间规划.设计师们须了解的医院无障碍设计小常识[J/OL].https://mp.weixin.qq.com/s/TVZqIA9wdA78gB73oX3yvg,2019-11-29.

[29]无障碍与当代住区[M].辽宁人民出版社,陈兴涛,2019.

[30]唐睿.康复医院无障碍设计,注意这些细节…|医建干货.建医界[J/OL].https://mp.weixin.qq.com/s/nq7qy7pZqJWVH5j7wayY3g,2019-09-05.

[31]世界建筑. WA|帕金斯威尔建筑设计事务所|斯波尔丁康复医院|无障碍设计:为所有人[J/OL].https://mp.weixin.qq.com/s/SAGcwqWppvsV0lRoQUMMyQ,2019-11-06.

[32]霍思设计集团.全国助残日|看看医院里的这些无障碍设计,也太贴心了叭![J/OL].https://mp.weixin.qq.com/s/CDvPfUaTok6p5k9IQ05qVQ,2020-05-17.

[33]睿医界.无障碍设计在医院室内公共空间的运用“法则” [J/OL].https://mp.weixin.qq.com/s/krVCr6VrE95YeEWtX-cdoA,2018-06-19.

[34]医匠设计.有原则才有发展|医院无障碍设计[J/OL].https://mp.weixin.qq.com/s/7bFA1V57OiYXcGFbTYbnAQ,2019-10-08.

[35] Accessibility at UCL[DB/OL]. https://www.ucl.ac.uk/accessibility,2022

[36] Accessable [DB/OL]. https://www.accessable.co.uk/pages/about,2022

[37]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DB/OL]. http://www.adi.tsinghua.edu.cn/,2022